让孩子感受“鲜活”的世界

24.08.2015  18:17
原标题:让孩子感受“鲜活”的世界

  国外博物馆学学者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随父母或学校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

  “我爱看动画片,前几天,妈妈带我去看了迪士尼经典动画展览,看到了《蒸汽船威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冰雪奇缘》《小熊维尼》等动画片中的原稿,其中有动画图、布局图、背景绘图和故事草图等,了解了动画电影和动画短片的制作过程,看到了动画艺术是如何从普通绘画变成电影的。我觉得特别有意思。”11岁的北京小学生宋纯兴奋地对记者如是说。

  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场馆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技、文化知识,还具有实物性和现场感,是孩子们活生生的课堂。西方一些国家的孩子可以说是在博物馆里“”大的。

  这个夏天,许多爸爸妈妈带孩子走进博物馆,和孩子一起开眼界、长见识,为他们打开了获取知识的另一扇窗。

  孩子们喜欢的博物馆

  初二学生于薇薇前几天和同学一起去了中国科技馆,她已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去哪里了。在她看来,中国科技馆越来越“高大上”了:“如果你还迷恋于人脸识别,那就太OUT了!现在流行表情识别!你在屏幕前不管是眉飞色舞还是故作萌态,屏幕都能识破,而且还能判断你的颜值呢,更有个小机器人学你的表情呢!还有,拥有一台投影仪就可以在家看3D大片,不信你去看看!参观馆内的‘光照未来’展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北京自然博物馆内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对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男孩子们更是喜欢恐龙公园。10岁的嘉林是个恐龙迷,能叫出不少恐龙的名字,比如霸王龙、翼龙。嘉林的妈妈告诉记者,最近三年,每个寒暑假嘉林都要去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公园》,每次都能待上两三个小时。那里复原的恐龙形象逼真,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吼叫嘶鸣等传统动作之外,还能眨眼、喘气、栩栩如生。每每看到兴奋处,嘉林就忍不住模仿那些庞大骨架的姿势。嘉林妈妈说,暑假时间充裕,我们这次去就在自然博物馆里待了整整一天。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门口、安检处、各个展览大厅、恐龙公园……到处都是天真可爱的孩子。据了解,暑假期间,一般通过网上和电话预约的参观者达到4000多人,还有大量现场预约者,全天可超过5000人。此外,北京的大型科技馆、博物馆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馆内各式有趣的互动设施前挤满了孩子。

  父母应首先爱上博物馆

  尽管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近日火爆,但它们的红火也大多在寒暑假,对于某个场馆,很多孩子一年只能去一次,甚至几年才去一次。当问及一些家长为什么很少带孩子去博物馆时,除去“孩子课业负担重”这个因素,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我们做家长的也不是很懂,不知道该带着孩子看什么。有的书画、文物,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特色、蕴含的知识和价值,所以也只是随便看看,孩子的收获也不大。

  实际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博物馆、科技馆、各种体验馆,时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在展厅里走马观花,年龄小的孩子甚至“乱跑”。在中国科技馆的入口处,展示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巨大传动装置吸引了不少孩子驻足,也难住了不少家长:“妈妈,这个是什么?”面对女儿仰望的面孔,孙女士除了“是齿轮”之外再想不出更多解释了,即便仔细看了旁边的说明,她还是觉得很难给5岁的女儿做出讲解。

  国外博物馆学学者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随父母或学校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因此说,要想让孩子爱上博物馆,父母要首先爱上博物馆。那里绝不是一个旅游景点,不是一个一生光顾一次的地方,而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

  北京的博物馆,形形色色,有纵横几千年的,也有专门介绍一个人物或一个门类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博物馆、体验馆,不能仅仅限于讲解员的讲解,或者进入互动体验区就万事大吉。要想让孩子在参观中有比较大的收获,家长最好提前做点功课,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场合、年龄段走进不同的博物馆。如果孩子年龄在3到5岁,要更多地注重场馆内的体验和游戏的功能,让孩子参与其中;而对于小学生,可以考虑观察、体验与知识并重,可以侧重参观科技类、自然类、遗址类博物馆。在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对博物馆有一定认识后,再选择知识性强的综合性博物馆去参观,激发孩子主动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对于小孩子,进馆之前家长可以从网上查查,了解要看的展览内容,是什么样的文物、展品,怎么玩那些互动体验项目;对于大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先从网上了解这些内容,使孩子对接下来的参观体验有所期待。

  博物馆的“技术含量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在参观博物馆中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培养人文素养。当博物馆体验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视为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怎样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也需要一点“技术含量”。

  那么,在场馆内是带领孩子,让他去了解家长认为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或是买了门票就让孩子把所有的项目都玩一遍;还是陪着孩子一起参观、感受,趁机给孩子讲讲相关的知识?无疑,第三种的做法才是家长最好的选择。而第二种家长,表面上看面面俱到,孩子的收获也会不小,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专注的习惯。

  带孩子去探索馆、互动体验馆,父母可以让孩子独自玩,但不等于自己无事可做,逍遥于手机和网络,这个时候,需要父母观察孩子,适时给予引导,让孩子仔细观察某个展品、展项,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思考,了解其中的原理或尝试解决问题。

  并非所有的讲解都适合孩子听,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孩子都喜欢听讲解。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习惯和方式。同时,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因此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等实际情况,控制他们在展厅内停留的时间。每次去,避免“一餐吃尽”,即不要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东西,提太多的要求,不要让孩子觉得参观博物馆有压力,而是面对同一个展览,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多次参观,使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引导孩子认真地看、去感受、去想象,从中获得新奇、快乐和满足,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博物馆是个平台,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的目的之一是教孩子学会利用它。比如,在博物馆里遇到的问题,可以带回来,引导孩子通过其他的方式搜集资料,把问题展开,自己找资源、找答案,尝试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把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陈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