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客家话走进语文课堂

22.02.2016  10:55

  ●梅州市东山学校 邓敏

  饭后,我习惯性地拿起《梅州日报》,看到“新编《客家家训》走进深圳校园”的新闻,细细看完忍不住想为此举点赞。

  同为老师的我有很大的触动:自己身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自己每天跟学生也几乎是用普通话交流,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客家话讲得比较“土”的也是屈指可数。我们可以趁着这股“阿姆话”风,在课堂上适时地插入一些客家话,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客家话,学会讲更多的客家话。

  恰巧接下来的这节课是评讲《范进中举》的练习试卷,其中有一道题是考察歇后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美”,讲完此题我并不着急评讲下一题,而是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癞蛤蟆用客家话怎么说吗?”“拐欸!”有一个学生大声回答。“不对!青蛙才叫拐欸,癞蛤蟆应该叫蟾蜍罗!”立马就有学生站起来纠正,接着还有一个男生说了一段客家歌谣“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麽老婆……”全班哄堂大笑,我赶紧借此笑话对学生说:“对呀,客家歌谣里都有教大家要好好读书,尤其男同学,不然以后娶不到老婆。没想到同学们比我想象中的更会客家话,不错不错!那老鹰又该怎么说呢?”班里绝大多数学生都直接大声回答我“老鹰”。我笑着摇了摇头:“不对。”他们迫切发问了:“老师,那老鹰该怎么说?”“鹞婆”。“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奶奶教过我老鹰叫鹞婆,蜻蜓叫杨尾欸……”

  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纷纷讲起了自己会说的客家话。我还请了两个平日里客家话讲得特别顺溜的学生讲几句客家话,并鼓励他们充当客家话小老师,教其他同学。

  看来学生也不至于一点都不会讲,只不过平日里少有机会讲,而且很多事物他们都没见过就更谈不上会讲了。接着,我顺势引入我这节课最为重要的部分“让客家话走进校园”,跟他们分析了几个客家话丢失的原因,明确了保护我们阿姆话的深远意义:作为一名客家人,无论身处何地,学了哪些外语,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母语,客家话是我们客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承客家话得从我们现在做起。

  这一节课其实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但仅仅依靠在我的语文课堂上那么少有的几句客家话可远远不足以让学生重视并坚持讲客家话。

  放学后,我立马利用学校的家校平台发信息给两个班的学生家长,请家长在家多注意引导孩子讲正确的客家话。此外,我还在班级家长微信群上跟家长分享了今日课堂上的“笑料”,家长们也纷纷感慨,并表示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讲客家话。

  自从这节课后,我感觉班里讲客家话的学生多了,更让人惊喜的是,受学生所邀,前去观看他们的圣诞音乐节表演,班里有两个节目都是客家话表演,一个是小品《考试》,还有一个是两男生合唱客家歌曲《拍拖》,全班学生都被表演者生动的表演惹得捧腹大笑,整个教室笑声掌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