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扶老”恢复常态考量
近段时间,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事件引发热议。经淮南警方调查取证,认定女大学生负主要责任。23日当事女大学生更新微博称,已对警方认定结果申请复核。
就在坊间由此事引发“扶不扶”争议之时,日前大连有一位正在拍婚纱照的新娘,跪地抢救一位老人20多分钟。老人最终不幸身亡,但新娘的行为令人感动。无独有偶,在徐州市区有一位医生,看到一位75岁老人突然发病栽倒在地,他向周围人喊了一句:“我是路过救人的,请你们帮忙为我作证啊!”随后对老人急救,并将老人送到医院并垫付医药费……
不论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事件如何“结论”,我们的社会中,都不乏美丽的新娘,感人的医生。甚至,“徐州医生”后来还向老人家属致歉,认为自己先找“证人”再救老人有所不妥,他以一句“总是要救的”表达歉意。这句话,是医者的声音,更是“过路人”的良心。
让“扶不扶”恢复理性考量。尽管当下的社会“扶老恐慌”得有点不正常,尽管一代老人对社会的负面评说很感委屈,尽管“扶老有风险”的吵闹声正在冷却一部分善良人的救人热情,但总有像“大连新娘”和“徐州医生”这样的“过路人”。他们的善良和勇气,永远都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不仅诠释着人性之善,也重申社会敬老护老的传统美德。
无论是网民、媒体还是法制力量,让“扶不扶”的讨论降温,让“扶起跌倒的老人”成为常态,让各种言辞激烈、情绪极端的讨论恢复理性,由此,我们才能放心让自家的老人独自出门,才能有勇气安然等待自己老去。“逃离”一种“莫须有”的指责,不要在沉浸于激愤、谩骂、埋怨和攻击中;不能“技术性扶老”,就帮人作证,而不是劝导“小心扶他讹你”;不要再说什么“坏人变老”“老人变坏”,自家的长辈,哪个不是正在老去?
一个社会要先拿起手机留证,然后救人,这样的理性是不是少了点相互的信任和温情?一个社会,必然会有个别人利用“扶老有风险”的舆论,掩盖碰撞老人的事实,因为他或她,我们几千年的敬老传统,要轰然中断?老人因为短暂的失忆,可能颠倒是非,他们的儿女和法制力量,能否还事实本相,而不是被情绪左右,被网络舆论左右?
让“扶老”恢复常态考量,摆脱那些“扶了要被赖上”的思维。如何对付那些以“碰瓷”为能的老者,这理应由法治建设来“做功课”。“碰瓷”勒索者,无论年老年轻,都应当受到法律严惩。不能让个别“碰瓷”者仗着年老,反而无理取闹,改写了一代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整体关系,这将是社会的价值观建设和我们的心灵,都不堪承受之重。(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