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
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公布 90位“当代教育名家”获得者名单,原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原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现任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作为唯一一位广州中小学校长荣登“当代教育名家”榜单。
在90位“当代教育名家”中,荣获该称号的中小学校长只有27位,其中北京有11位,上海有6位,南京有2位。吴颖民校长作为唯一一位广州中小学校长荣登“当代教育名家”榜单,并和钟南山院士一起,成为广州独有的两位“当代教育名家”。
据了解,此次评选,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联合成立推选活动组委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严格程序层层筛选,推选出健在的90位“当代教育名家”。每一位当选者都必须符合以下四个要求:心系民族命运,饱含赤诚的爱国情怀和教育情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思想丰富,理论建树丰硕,创新意识强,有教育界认可的代表作,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理论、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声誉、具有深远影响力,受到教育界人士拥戴和人民群众认可。
“受到了华师文化和环境的熏陶”
“我从华师毕业,也在华师工作;既对华师做贡献,也受到了华师文化和环境的熏陶。” 吴颖民说。1976年,吴颖民毕业于华南师大化学系,并于1996年担任华南师大附中校长。从2001年起,他担任华南师大副校长兼华南师大附中校长,成为华附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任校长。
“不论是在华师还是在华附工作期间,我都得到了领导、同行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为我营造了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没有诸多限制,而是充分信任,充分放权,充分支持我们推进改革,保障特色,提高质量,形成我们自身的教学风格。”吴校长感恩华师,感恩华附,同时也感恩这个给予他机会施展拳脚的改革开放的时代。
从1990年开始,吴颖民就坚持组织华附学生到农村两周参与社会实践,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认为,这种实践让孩子们不仅了解城市,还了解农村;不仅了解富裕阶层,而且了解贫困阶层;了解农村、农业、农民,了解中国最广大的社会基础,从而更有责任感,更有使命感。社会实践活动可能对提高成绩没什么帮助,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增强华附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认知,华附邀请银行家、企业家、政府官员、大学教授、研究者、企业经理等各种各样的人来和学生座谈,帮助学生了解从事一个行业必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除了“引进来”,吴校长还推动学生“走出去”,开展由家长担任面试官的模拟招聘会,安排学生蹲点实习,帮助学生选取心仪的专业,真正找到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
他很看重华附毕业生对母校的看法,在他看来,教育是否成功,应该由毕业生回过头来评价。如果他们在毕业多年后,觉得自己学的很多东西都源自于母校教育奠定的基础,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便是成功的。
在吴颖民连任华附校长的17年里,华附在升学率、学科竞赛、学生科研、社会实践和学生志愿者等各个方面都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吴颖民将华附打造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的航空母舰,开创了华附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中闪亮的“吴颖民时代”。
“从个人原因来讲,我获得这项荣誉,更多归功于我所倡导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所推行的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及这些年我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吴校长思索着说道。他认为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更是华附、华师乃至整个广东教育的光荣,“教育是一个需要众多人共同努力的事业。作为校长,我主要扮演的是一个组织者、领路人和策划者的领导角色。”
“广州中学”首任校长
2013年,名校长吴颖民卸任华师附中校长,创办广东省中小学联合会并担任会长,集结省内知名校长就教育问题交流学习。2017年5月,受广州市天河区政府聘请,吴颖民担任广州中学首任校长兼天河区教育顾问。退休四年再度出山,执掌以“广州”命名的中学,名校长吴颖民坦言:“蛮有挑战性。”
“广州中学”是首个以广州命名的中学,与“上海中学”、“深圳中学”一样,是城市的一张名片。2016年,天河区将广州市最优质的区属公办完全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整体并入广州中学,作为广州中学的办学基础。2017年8月,广州中学凤凰校区隆重举行“广州中学揭牌仪式”,广州中学正式开办。“这是一个新的学校,要建立新的规矩,形成新的制度,形成新的规范,要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吴颖民说道。
在建立新的规范制度的过程中,吴校长发现,虽然第四十七中学近三年高考上线率区属高中第一的成绩给人信心,但是它无形中也成为了一种思想包袱,使得老师和家长们变革的意识、愿望和动力都不太强。“作为一所全新的‘广州中学’,它一定不能继续走过去的老路。”吴校长希望开辟一条属于广州中学的新的发展道路,将广州中学赋予“开放、包容、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广州精神,形成具有广州味的办学风格。
“开放,是指眼界开阔,用开放的心态向国内好的学校学习和借鉴;包容,是指多样化,允许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和模式多样化,允许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多样化;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不慕虚荣;进取,就是不固步自封,不夜郎自大;而敢为人先,就是要不满足已有的东西,勇于创新。”吴颖民希望在广州精神的指导下,广州中学能真正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
为达到传承广州精神的目标,吴颖民带领学校领导层进行顶层设计,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首先我们总结出学校办学理念:激扬生命,成就梦想,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只有先统一理念,才能统一行动。”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吴校长推动学校课程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信息化,将平板电脑、无人机、VR、AR、AI等新技术引入课堂,用大数据的手段分析学生课程掌握情况,同时推动课程设置差异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另外,吴校长创新师生评价体系,设立广州中学荣誉毕业证书,采用学分制,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外修得选修学分,才可获得证书,激励学生全方位发展,也让老师不急功近利;另外在学生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家校合作、队伍建设、品牌形象设计、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吴校长都在系统地指导设计。
“所有的一切都是让每个学生都做最好的自己。”吴颖民笑着说。
不仅培养好学生,还培养好校长、好教师
2000年以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的职业成长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在省政府的指导下,华师将教科所、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中小学德育杂志、校长培训中心等机构整合成立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专门服务广东基础教育,促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二次成长。华师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便由华附名校长吴颖民担任。
进入新世纪,广东省响应国家号召,启动“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该工程不仅涵盖人们熟知的高等教育,还包括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百名教育家、千名名校长和万名名教师。2010年,广东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吴颖民带领华师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进行整体设计,并向省教育厅提供实施方案。通过合理布局,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家培养由华师承担,名校长的培养主要由华师和二师共同承担,名教师由省内的八所师范大学共同承担,是这样一个格局。”吴颖民说道。
此外,吴颖民还对培训模式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让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更好地开展。“过去培训基本是讲课、考察、写论文几个环节,学员只能听,没有机会发表意见,没有机会和老师一起讨论,培训效果难以保证。” 吴颖民引入工作坊的培训方式,抛出一个主题,由老师引导学员深入讨论,将自身疑惑全部表达出来,达成一个共识或者引发大家的思考。
吴颖民还推动优秀的校长组队到年轻校长的学校进行现场指导,或者安排年轻校长来到名校现场跟班学习,并成立名校长工作室,提供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帮助校长们不断成长。在校长培训中,吴颖民非常重视帮助校长凝练办学思想。“校长教育主张是什么,学校价值取向是什么,师生评价标准是什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是什么,只有经过一个凝练的过程,他的办学思想才不会凌乱、分散、不成体系甚至前后矛盾。”吴颖民认为只有统一办学思想,让校长将自己的办学理想、办学追求、办学实践,概括为自己的教育思想,从一般的教学经验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上升到理念、信念和思想,才能更好地指导具体办学教学工作,才能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另外,华师还对接国外优质培训资源,和美国最好的教育学院——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合作,派遣校长出国进修,并邀请美国著名中小学校长来华师交流。吴颖民坦言:“我们在培训模式上的创新,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
“改变老师比改变学生更困难,改变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改变学生更重要。改变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上百个学生。”这便是吴颖民致力于校长和教师培训的初衷。
这次“现代教育名家”的评选,让吴颖民再次思考“教育家”三个字的意涵。“教育家是一个实践家,但教育家又必须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完美的人。”在他心目中,那些提出新的教育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中去,真正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教授、校长和老师们,才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作者/通讯员:丁振球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