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本之花”绽放校园
近日,东山中学举行了生本教育总结推进会,特邀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作专题报告。2014年3月,东中成立生本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提出“高举生本大旗,打造高效课堂”的课改方向。半年多来,该校将生本教育方法在全校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效。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林 翔
通讯员 姚勇文 廖大荣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就如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所写的诗歌一样,将课堂交给学生,用老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精彩,用学生的精彩再成就老师的精彩。对此,东山中学的老师们颇有感触。
东山中学自出台“开展生本教育改革的工作方案”后,明确“生本课堂”的课改方向,以生本教育的理念指导教学。日前,记者走进东中,一探该校“生本教育”真面目。
以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
以往复习课流程无非是“考点解释——真题回顾——典型例题——方法总结——练习迁移”。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同样的复习内容,组合的方式变化了,课堂结构不同了,效果也相去甚远。“导数的综合运用”是数学高考综合大题的常考内容,题型灵活多变,很多考生望而生畏。按一般的复习套路,费时费劲不说,关键是效果如何心里还没底。怎么突破这一困惑?
该校数学教研组长杜克春老师向“生本”搬救兵:“先学后教”“全面依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她在后黑板上提前一天呈现出与“导数运用”相关且处理角度各不相同的若干习题,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中间的某一道合作探究,课堂上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教学流程的小小变化让复习课堂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景象:同学们纷纷登台,展示他们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板书,有的负责讲解,随后还接受大家的提问。课堂上精彩不断,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最后是师生一起在各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总结升华。当堂检测,绝大多数同学过关。
面对枯燥晦涩的文言文,大多数中学生都有畏难情绪。但在该校语文老师姚勇文的文言文课堂上,同学们却兴味盎然。在学习《兰亭集序》的课堂上,姚老师没有让同学们看课本,而是人手一份影印的王羲之手迹《兰亭集序》,让同学们直接面对由繁体字写成的没有标点的原汁原味的古文进行阅读。这是姚老师主持的一项生本课改实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认读文中的繁体字,还要弄清文章的句读标点,最后才归到诗文内容的品评。这样一项践行“生本”理念的小小改革,着眼点是让学生“好学”,既可综合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又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小孙称自己就尝到了生本教育的“甜头”。她告诉记者:“以前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110分徘徊,很难有突破。”如今,120分对她来说不是难事,最好的一次127分,全班第一。
用学生的精彩成就老师的精彩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用学生的精彩成就老师的精彩。李妙凤老师的历史课,正在学习《美术的辉煌》,这节课要落实的知识点主要是18世纪至20世纪产生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各个绘画流派和它们各自的特点、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整个课堂主要是老师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负责展示一个流派。同学们根据各自所选择内容的特点,巧妙地设计了“时空穿越,画家自述”“情暖东中拍卖会”“美术特长生招考”“东山艺术大讲堂”等不同的形式,将各流派代表画作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形式活泼、知识要点清晰,学生精彩的表现让在座听课老师惊叹,他们不由得感叹:如果不是生本的课堂,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学生有多优秀!
李妙凤介绍,生本课堂让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而参与的过程中始终不会脱离课题的核心要求。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自主的、愉悦且充实的。“学生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做”。
类似这样的精彩教学情景每天都在东山中学老师们的课堂中上演,东中的学风校风越加浓厚勤勉。该校高三学生小郭告诉记者,传统的教育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只有接受。而生本教育的课堂是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可以说是自己在创造和实践,印象特别深刻。该校校长安国强表示,目前该校还处于生本教育探索阶段,但老师和学生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共同努力。他相信,生本教育的成功实践,将进一步助力该校实现创建全国著名中学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