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农民过上体面生活

04.11.2015  19:14

"让务农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国务院 新闻 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很多地区正在探索破解未来谁来种地的难题。最重要的还得在农村留住一部分青年人,如果将来农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农村有可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只有让职业农民通过从事规模经营和"农家乐"等非农服务业,赚到比外出打工更多的钱,过上体面地生活,农业农村才更有吸引力。"韩俊表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介绍《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等方面的情况。

据了解,已公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性举措,提出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十三五规划"也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韩俊对此解读,首先要把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结合起来,要创造条件让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甚至让一些农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愿意回到农村务农。"最近江苏省做了一个调查,大学里愿意回到农村务农的占到了5%-6%,看到这个数据还挺惊喜的"。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韩俊解释,发达国家的农民是职业化的,农场主很多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他这两年在农村调研也经常看到一些回去务农的农民工甚至一些大学生,过去在城里工厂里打工,他们感觉自己只是城里工厂机器流水线一部分,回到农村面对大自然很有成就感。同时,一定要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现在农村大部分农户就七八亩地,十几亩地,一户就种这么一点地,靠这一亩地赚的钱跟在城里打工一月赚的钱赚得差不多。要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必须要形成适度的规模。

目前中国农业职业教育还相当落后,农业职业教育还缺乏吸引力。韩俊建议,要培养职业农民的话,中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一定要跟上,要发挥农业院校、职业学校的作用,采取定向的方式培养越来越多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据了解,近年来,农村"386199部队"现象引起普遍关注。 "38"代指妇女, "61"代指儿童,"99"代指老人。 "386199"部队现象在中国许多农村地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随着农村劳务输出,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长期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尤其妇女,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面临匮乏境地。面对"386199"部队现象,一些学者追问:未来中国农村"谁来种地"?

韩俊表示,农村老龄化可以说速度比城市还要快,中老年妇女越来越成为劳动主力军。像日本一样,现在65岁以上的农民占到农民人口的60%以上。相对于日本来讲,中国务农的农民年龄还算年轻的,但是可以预见,将来可能务农劳动力的老龄化会推进得非常快,确实在很多地区农业会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村经营体系,是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之一。

不过,陈锡文提醒应该客观看待"386199"部队现象,他说,很多地方看起来是老人、妇女在那儿种地,实际上,很多农民家里的承包土地既没有流转,自己也没有种,而是采取委托、入股方式,由社会化服务机构代种。同时,农业是生命产业,庄稼长在地里,并不需要一天24小时伺候。农民有一个口头语,"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还有九个月出去挣钱",因此还需要注意农业的季节性,如果不是大忙季节,农村的青壮年很少,都出去打工挣钱了,看上去似乎农村出现"空心化"了,只剩老人、孩子、妇女了,但是,到了大忙季节,很多青壮年就返乡种田收割。所以,中国农村的特点要实事求是的看。(《 财经 》杂志)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