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能者上,对一劳永逸说“不”

20.10.2014  12:23


勤问制实行后每到课间办公室都会挤满来问问题的学生。(吴腾江 摄)

  公立学校的在编老师捧着个“铁饭碗”就能一劳永逸?对梅江区嘉应中学的老师们来说,不!每学年开学之初,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都会在该校上演:国旗下,每位被念到名字的老师一字排开,接受校长李奕凌颁发的教师聘任证书。受聘的老师意味着新学年可以继续为学生们授课。

  原来,近年来,嘉应中学积极推进教学教育改革,创新办学管理模式,大力实行教师聘任制,为学校管理注入新的生命力,消除了老师的职业倦怠感,激发了学生爱学乐学的热情。

  学生当“考官”

  “教育要发展,老师们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嘉应中学校长李奕凌介绍,“我们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对每一位在编老师都进行考评,考评优秀的老师就聘任;考评不合格的老师则另行安排岗位,也有老师被安排到备用工作室进行业务提升,时机合适,再重新聘任。”

  实行教师聘任制,考评是关键。该校实行每学期考评一次,一个学年为一个聘任周期。为确保考评公平公正公开,考评采用百分制,考评人员分别由学生、级组、行政、同事、家长组成,各自打分占总分的比例分别是30%、 30%、20 %、10%、10%。每项成绩汇总后,由学校组织校长例会和教师大会,讨论教师考评情况,考评成绩排名靠后且成绩不合格的教师将失去下一学年受聘任的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成为了考评老师的“考官”,每个月对每位老师进行一次考评,考评内容包括教学水平、教育方法、课堂效率、作业批改、德行考勤等10项,且在整个考评成绩占比最大,达30%。这对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促使老师切实以学生为本起到了连锁“化学反应”。

  老师做“家长”

  与教师聘任制相配套,为了营造“以(学)生为本、你争我赶”的教学氛围,该校首创推行“校内家长制度”和“勤问制度”。“学校实行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担任学生的校内‘家长’,每个教师负责约十名学生,全方位担起家长职责,给予学生学习、生活、家庭和情感等方面的关心。”优秀班主任、今年获评叶剑英教学基金的初二级老师吴秋苑向记者介绍, “希望能给学生‘在校如在家、老师如家长’的温暖。”

  老师胸怀大爱,真心付出;学生感受到了,心怀感激化为前进的力量。记者发现,这确实是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该校初三级学生林泓斌刚上初一时,“没有学习的劲头”,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水平。来到嘉应中学后,老师对他的信任和鼓励,让他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物理老师让他负责每周一次出题给同学们小测,更树立他的信心。如今,他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十名。“这里的老师非常尽职,真的做到以学生为本。”他动情说道。

  由学生当“考官”的做法催生的另一个制度便是“勤问制度”。在该校采访期间,记者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下课后,教室里、走廊里、办公室里,均有大量的学生围着老师请教问题。“‘围攻’老师请教问题都成了我们学校的品牌了。”经常受“围攻”的高一级老师钟丽同笑着介绍。原来,学校将“勤问制度”作为文明班级的考评标准之一,而这也成为教师考评的加分事项。根据“勤问制度”,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提问5个问题,周末统计时若班级低于合格基数就扣分,超过则加分。“许多同学起初也有点应付了事,但后来大家发现这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慢慢地也开始认真地找问题。”初二级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但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量多了许多,“有时连水都没时间喝”。

  创新出成果

  对于嘉应中学的这种办学管理模式,梅江区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邹瑾雪表示,这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大胆的、积极的尝试,有利于提高老师的工作性、强化老师的责任心,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性竞争循环,对学校的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初一级老师邓凤梅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她表示,只要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教师聘任制不会给大家造成很大的压力。相反,每一次聘任,对老师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校近年来中高考屡结硕果。今年该校15人考上重点大学录取线,129人上本科线,重点率、本科率、省线入围率均为我市普通中学第一,特别是省线入围率高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