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让智慧新警务更好地便民惠民

21.11.2018  11:00

  ■ 徐剑锋

  本报报道,今年,市公安局首创“移动式+一窗通办”服务模式,下放65项信息化权限,并依托分布各县区的25台移动警务车,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车驾管、出入境、户政等在内的29项公安业务。在工作取得实效后,进而又将“一窗通办”服务拓展到基层派出所。目前,首批优先落实“一窗通办”业务的已有31个派出所。

  “移动式+一窗通办”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解决了他们最关切的民生诉求,这既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公安部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这样的务实举措多多益善,必须给予掌声。

  众所周知,警务服务的最高标准只有一条,就是让老百姓满意。一系列便民措施要让群众真正享利益、得实惠,就需要公安部门始终把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唯一标准,并贯穿于每项措施的推进全过程,用非凡的能力和水平用活办事政策,以创新的理念和高效便捷服务、科学规范管理去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烦忧”。一方面要注重民本导向,以心换心,以诚待人,把便民措施考虑得更周全、合理、人性化一点,更加精准化、精细化地实施“私人定制”,让小细节成就大便利;另一方面要注重问题导向,办事方便不方便,公安部门自己说的没用,群众说的才算数。要坚持开门办服务,构建起“可跟踪、可反馈、可评价”的体系,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中实现整体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的提高。

  从报道上看,“移动式一窗通办”提供了“出门即可办理”,“节假日亦可办理”的高效便民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已经习惯于通过手机、电脑、移动客户端来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办理事务。面对新时代新趋势,其他职能部门都应当学学市公安局,使“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成为公共服务的“标配”。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IT智能技术,建立与网络时代相应的在线服务新模式,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深度融合,使现代化的服务管理朝着更高效、更惠民、更绿色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互联网思维与经济社会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