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木笔记:偷盗者半夜偷挖乌木 田里大坑无数
当地乌木加工店堆放着很多乌木原料和疑似乌木的原料,等待雕刻后高价售卖。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田村4组魏女士家的油菜地,被“盗木者”挖出一个直径三四米的大坑。
盗木笔记 半夜偷挖乌木田里大坑无数
因乌木价格不断走高,不少人打起都江堰等地农田的歪主意
夜已深,风吹得树叶沙沙响。
都江堰老汉王兴福总觉得自家的菜地里“有人”,他抓起电筒,悄悄移步过去。
“嚓嚓……”地里传出诡异的挖掘声,夹杂着人的喘气声。电筒打开,光亮射在一张惊恐的男人脸上。
“你们是哪个,在干啥子?!”王兴福摇晃着电筒,“好家伙,总算逮到‘鼹鼠’了!”
这是最近发生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田村的一幕。王兴福的菜地里留着的大坑至今还未回填。而他缴获的战利品——一根铁锥,外加两块100多斤重的乌木,放在客厅里。
近年来,因为乌木价格不断走高,不少人打起了都江堰、崇州等地农田的歪主意。这些被村民称为“鼹鼠”的人,靠着简单的探测工具,在附近村落农田疯狂寻找乌木。
他们带走了大小不一的“战利品”,而农田里则留下了一个个大坑。
村民讲述
油菜地挖出大坑只差一步带走“乌木”
“我家的田,前几天被人挖出了一个‘天坑’,人站在田埂上都看不到。”4月19日下午,在青城山镇青田村4组,居民魏女士拦住七嘴八舌的邻居,非要让记者先去看看她家的田地。
走过一段田埂,来到一片菜地,油菜花刚谢不久,地里有明显的踩踏足迹,一片油菜秆倒在地上。拨开油菜走进去,菜地的正中央赫然可见一个硕大的坑。坑的直径足足有三四米,深达两米。因为近来下雨的缘故,已经积了半坑的水。
“就是盗乌木的那帮人挖的。神不知鬼不觉,人也没有逮到,都是深更半夜来的。”魏女士指着深坑说,前几天她来看油菜,偶然发现地里被挖了个大坑,土壁上锹纹明显。邻居们推测是好几个人挖的,而且一夜挖不出这么大的坑,应该是连续挖了几天。
奇怪的是,魏女士发现菜地大坑后,这帮人就再也没来了。魏女士说:“‘乌木’差一点就被挖走,估计被发现后,他们也不敢来了。”
魏女士说,经过仔细观察,藏在水下的应该是一块小“乌木”,大概100来斤重。当时发现农田被人挖了坑后,魏女士家人报了警,派出所民警到现场查看后,表示将进行调查。
村民午夜逮“鼠”缴获铁锥和两块乌木
这样的坑,在青田村有很多。该村的王兴福老汉和几位村民,带着记者查看了村里不少人家的农田,大的坑直径好几米,小的也有水桶大小,都是盗挖乌木的人留下的。不少村民只有自己回填那些坑,而有一些现在还保持原状。
廖先生有不少亲戚在附近村镇,他告诉记者,像青田村这种地里被人挖出大坑的情况,附近的大观镇、翠月湖镇等地也有。
这些偷偷挖坑找乌木的人,趁着月黑风高夜动手,来去无踪。青田村的村民给他们起了个绰号——“鼹鼠”,“因为他们到处打洞,干坏事。”
年近七旬的王兴福老汉,是真正逮到过“鼹鼠”的人。3月15日深夜,他发觉地里有动静,于是抓起电筒,悄悄摸了过去。电筒一打开,地里正在挖掘的三个人全吓得停住了手,“是3个小伙子,年纪看上去20来岁。他们人手一把铁锹,挖得正起劲,脸上都是汗。”
“你们是哪个,在干啥子?”王兴福大声质问。三个小伙子并无愧色,一人还笑着说,“算了嘛……哎呀,对不起嘛。”
最终,王兴福缴获了对方的一根铁锥、刚出土的两块乌木,那三人随即离开。而这些“战利品”,一直放在王老汉家的客厅。
“鼹鼠”警告根艺店扬言“敢收小心后果”
另一位村民杨先生的地不久前也被人盯上。不过,“鼹鼠”在这里下了苦力,最终却没得到乌木。
杨先生逮到对方是在清晨,他当时说,“我晓得你们在找乌木,但这块地是国家分给我种的,你跑来挖咋行?”对方最后说东西不要了,溜之大吉。“其实他们就是附近的人,村里还有人认识。”
当天,杨先生自己动手,挥锹把坑底的那块乌木挖了出来。这块乌木质地很好,重达300多斤。附近根艺店老板闻风而来,中兴镇一个季姓老板上门开价8000元收购,最终以9000元谈妥成交。
第二天,季老板叫了一个师傅开车过来打算运走乌木,就在准备付钱时,师傅被喊回去了。季老板告诉杨先生,在杨家地里挖乌木的那几个人找人带话给他,“这根乌木你敢收,小心后果!”
实地探访
当地乌木需求大收价几十元一斤
王兴福从小一直生活在青田村。他说,附近几个乡镇地下乌木很多,不过以前这东西不值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镇上挖泥潭做肥料,常在淤泥下挖出乌木,都拿去当柴火烧了。最近几年,乌木变得值钱了,来盗挖的人也多了起来。只要是比较好的乌木,不论个头大小,在当地都有人收。
华西都市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附近的106省道旁分布着几十家乌木加工店,既做成品,也收乌木原料,多家店的名片上都印着:摆件、手串、来料加工、收售乌木……依托于青城山等景区的旅游市场,这里形成了以小型乌木制作为主的产业链条。一家“青城根艺”的老板说,他们制作雕刻乌木艺术品卖,同时也收乌木,“有些人挖来的并不是乌木,就是普通朽木。”
“慧根艺术馆”女店员说,她的弟弟在崇州怀远还有一个店,收购乌木价格要看本身材质,比如看是金丝楠木还是红椿,是根还是干,造型和硬度如何,这些都要验过货才谈价钱。一般好的乌木,一公斤收价50多元。给他们供应乌木的,一般相对比较固定,村民拿来的散货很少。根据乌木的材质和大小,雕刻师傅会将其制作成摆件或手珠,好货卖出的话,价格能翻好多倍。
挖木者来自周边运气好月入上万
因为地质原因,四川是乌木的最大产地。前些年曾有媒体披露,随着乌木价值不断攀升,催生了一些分工明确的专业“寻宝”队伍,其中甚至还有懂地质勘测的“技术人员”,用专业的探测设备,定位乌木的藏身之地。
据记者调查,在青田村等地农田挖出的乌木,很可能就是根艺店的主要货源。这些寻找乌木的人以当地人为主,基本都是零星挖掘小型乌木,手法不算专业,设备多比较简陋,凭经验圈定可能有乌木的农田,再用2米多长的铁锥进行勘测,钻到硬的就做个记号,等夜深人静时再去挖坑。
3月底,离青田村居委会不远的地方天然气管道被挖爆,村民报了警。经现场勘察后初步判断,这正是偷挖乌木的“鼹鼠”干的,“铁锥捅到了天然气管子,村里的天然气供应因此中断了好几天。”
村民说,挖乌木者多来自周边乡镇,三五人一组,以闲散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干的是体力活,寻找乌木还要靠点运气。
不过,在廖先生等人看来,他们在各村留下无数个坑,刨到一块重达几百斤的上好乌木,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运气好一点,“月入过万不是问题”。
行家说法其实当地挖出来的 不一定就是乌木
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的专业人士吕老师在接受采访时,确认都江堰附近的地下的确存在乌木。龙门山地带是乌木最集中的区域,根据地理测算,峨眉山、乐山、都江堰、崇州一带,远古是原始森林,最早的楠木林长埋地下形成乌木。乌木分为楠木、香樟、红椿、麻柳、青杠等等,其中楠木价值最高。
针对私人开采乌木,流入当地根艺馆的情况,吕老师说,其实当地私人挖的不一定就是乌木,虽然颜色、硬度很像。对博物馆来说,要确定是乌木,需要委托科研单位用专门的仪器鉴定,年代要达到3000年以上,才能称之为乌木。
吕老师说,对于私挖出来的乌木,博物馆是绝对不收的。这些年,国家对乌木的保护加强了,严禁私人开采。不过,现在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政策不明晰,乌木不属于矿产,不属于文物,以前都认为是烂木头,后来是爱好者慢慢发现了它的价值,特别是2012年的彭州乌木官司,使其价值为更多人所知,也使得更多人因为利益驱使,大肆挖寻乌木。
国土部门回应
为找乌木大肆挖坑破坏农田耕地违法
都江堰市国土局监察大队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当地出现的这种情况,可能是挖乌木的人找点或者挖小型乌木,规模虽然不大,但破坏农田耕地,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法,这些人的行为应该受到严查。
工作人员同时指出,目前乌木管理政策的确还不明朗。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乌木纠纷频频出现,甚至出现“官民之争”,就一根价值不菲的乌木究竟属于谁,还曾闹上法庭。目前,乌木不属于矿产资源,也不属于森林资源,所以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都管不了。而文物的鉴定标准为“是否是古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产物”,乌木系自然形成,文物部门也不好管。
目前,针对类似青田村这种频繁发生的挖坑寻乌木行为,国土局监察大队工作人员说,虽然目前对于乌木到底属于国土资源还是文物尚无明确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为了找乌木大肆挖坑破坏农田耕地的行为肯定违法,是坚决不允许的。
国土局监察大队提醒村民,发现上述行为后,首先要予以制止,同时也要主动向乡镇的农办反映,或者报警。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