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记忆 | 藏在热干面里的笑闹琐事

17.08.2019  10:22

讲述人:小禾,来莞15年

风味产地:湖北武汉

7月中,无意间发现单位对面公交车站站台上,有父女两人推着三轮车卖早餐,早点的内容只有两样——豆浆和热干面。

我是武汉人,热干面曾经是我最常吃的早餐,没有之一。小的时候,我家就住在江汉路附近,附近的路口就有一个卖热干面的夫妻档。据父亲说,才3岁时,小小的我已经知道端着碗去那间小档口排队买面,买回来自己再拿个小碗挑出来,香香的,一口气就能吃掉一碗。

父亲讲述的记忆于我早已经模糊,只记得渐渐长大,家附近的热干面档口基本上都曾去吃过,曾经名扬武汉的四大小吃(老通城的豆皮,小桃园的汤,五芳斋的汤圆,蔡林记的热干面),也常去一饱口福。

热干面做起来其实不难,可以提前将碱水面煮好再用冷水过一遍,沥干。到吃的时候,再用热水过一遍,然后加上调料就可以了。调料颇为丰富,有蒜、姜、香葱、调味料、生抽酱油、芝麻香油、辣萝卜干,以及芝麻酱,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要加点香醋。其中,芝麻酱是最最不可或缺的调料,也是热干面的一大特色。据传,热干面的创始人蔡明伟,最初给这个面起的名字就叫“麻酱面”,  直到1950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热干面”。

因为并不难做,小的时候,家里也是常做热干面做主食。记得有一次在姑姑家,姑姑、姑丈都不在家,下午时肚子饿了,大我3岁的表哥,自告奋勇给我做起了热干面。因为喜欢芝麻酱的味道,调面时让表哥挑了大大的一团芝麻酱放进面里。然而吃了一口却无麻酱的香味,表哥便又给放进了一团酱。依然无味,表哥再加。及到见底,才发现,那大团的芝麻酱没有化开,仍是以大团的形状,“安卧”于碗底。兄妹二人忍不住笑成一团。

毕业以后,来了广东,热干面自然吃得少了。因为广东少碱水面,芝麻酱也比较少见,为了满足我的口腹之欲,父亲每次来广东看我,都会背上几十斤的面,和满满两大瓶的芝麻酱。父亲的面调得好吃,比起外食档口的面也丝毫不逊色,偶尔请同事们到家里吃过一次,便被同事们惦记上了。每次听到父亲过来看我,就会主动“讨食”,然后也会在我家做上一顿他们家乡的美食大家分享。久了,隔一段时间就到我家中各展厨艺,也成了部门同事的例牌活动,那一段笑笑闹闹的岁月,在记忆长河里历久弥新。

如今,父亲年岁渐高,我也成长懂事,不愿老父再背负数十斤重的面条往返,热干面便也吃得少了,只偶尔在假期回武汉时,会去到熟悉的档口吃上一碗。然而四年前,常去的那家早餐店,因为老城拆迁,不知是结业还是搬迁,已经无处寻觅,再换了其他档口,却似乎已经都不是那熟悉的味道。偶尔的解馋,还是要靠父亲的手艺。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