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为曾秋媚的真善美点赞!

30.07.2018  11:10

  ■ 王丽莉

  没有房产、日后将租住在一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用的是从深圳带回来的曾经用过的家电家具,每月1400多元的社保养老金将是无儿无女的54岁的曾秋媚未来唯一的收入来源。但是她却从自己的卖房钱中捐出20万元,帮助本报“民生一线”栏目报道的救助对象,用具体行动书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曾秋媚事迹见报后,有网友称:“曾女士您是天下第一大好人,值得所有人学习。”纷纷点赞表示非常感动。

  记者几次见到的曾秋媚,没有华服,没有昂贵的配饰,一件简单的衬衫、一条牛仔裤,似乎总少了点人间烟火气。在电子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她却可以把一部手机使用了近10年,直到通话语音听不清才换,但她总认为自己捐20万元帮助他人不足挂齿,而且表示以后还会继续捐助有需要的人。若不是为了呼吁更多的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慈善公益事业中来,低调的曾秋媚这次恐怕也不愿让媒体宣传报道她的事迹。

  曾秋媚的言行难能可贵,值得弘扬。时下,不少人追捧奢侈生活,追名逐利,“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屡见不鲜……诚然,生活不易,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追求,并非要求人人都要像曾秋媚那样淡泊、无私,过平淡生活。但不骄奢浪费,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却是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文明、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曾秋媚坦言,当初想做善事时不知该找哪些组织机构,是本报“民生一线”栏目起到了传递爱心的桥梁作用,她很感谢这个栏目的默默付出,让她的爱心能够落到实处。而在近年来的采访过程中,一些困难救助对象也对记者表示,当他们身处困境时,不知该向谁求助。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关乎着社会安定和谐。如何为爱心人士和救助对象牵线搭桥,让爱心有着落、困难能纾解,是相关部门、社会各方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在慈善机构备受质疑的当下,亟需加强相关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升慈善机构的公信力,真正成为民众“信得过”的慈善中间人,才会让社会爱心不拐弯、不打折直奔困难群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