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园记者眼】大学生校外屡遇险 安全锦囊话你知

19.09.2014  12:46


  

  
  【编者按】
8月9日,重庆女大学生高渝搭错车后失联被害,之后,一连串女大学生校外遇险的案件接连发生,为这个本应属于晴朗与愉快的暑假及开学季蒙上一层阴影。社会各界在强烈谴责不法分子的同时,也不禁追问,为什么受教育程度高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如此的“脆弱”,一时间,大学生校外安全的话题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期华园记者眼,我们对校内不同年级、专业的7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走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试图从现状、起因、类型、应对、途径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实用的小贴士,普及一些校外安全常识。

 

大学生校外安全问题现状如何?


  有媒体认为,近期大学生校外安全问题的凸显是由于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实际上这一问题并不令人担心。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并非如此乐观。调查结果显示,有34.38%的同学有过偶尔在校外陷入不安全境地的经历,有1.56%的同学多次遇到不安全状况。
  与高比例的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校外安全意识。据调查,54.29%的同学的安全意识“一般”或“”。近期媒体接二连三报道女大学生坐黑车失联后,南京民警在仙林大学城做了一次搭讪测试:一名民警驾驶轿车,以找不到路为由搭讪女大学生,结果,被搭讪的5名女生中,有4人上了陌生人的车。上车的4名女大学生在透露自己信息时,并没有询问驾车人相关信息,例如车主从哪来、叫什么、什么单位等。
  大学生正值青春花季,又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轻则造成财产损失、精神创伤,重则会给个人、家庭带来巨大伤害。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黄建榕教授认为:“这种事件无论发生多少,都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本身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校外安全问题有哪些常见类型?


  据学校保卫部介绍,大学生在校外容易面临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五种:
  1、运动伤害,如户外游泳溺水、登山迷路等。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5.63%的大学生曾参加过探险、野外露营等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
  2、网络交友、兼职找工、校外租房等方面遭遇诈骗。如关于获取实习或兼职岗位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有43.75%的学生选择了“网上信息”,有9.38%的学生选择了“街头传单”。
  3、误入传销组织。调查结果显示,有56.25%的大学生并不了解传销。
  4、遭遇突发火灾、交通意外等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1.56%的学生乘坐过黑车,而只有15.63%的学生会有留意车牌号码、司机证件的习惯。
  5、夜晚外出或在异地旅游时遭遇人身、财产的恶意损害(女学生居多)。调查结果显示,有64.06%的学生将财产损失作为最可能遇到的校外安全隐患,而29.69%的学生则选择了“人身伤害”。

 

 

大学生发生校外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大学生发生校外安全事故,一方面和自身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黄建榕分析认为:“跟走出社会的人比较,大学生的确缺乏经验……同时也和大学生个体的自身素质、防备意识和安全观念有关系。


  首先,大学生精力充沛,业余时间较为充裕,对校门外的世界也充满着好奇,一有机会,好奇的心理就会转化为活跃的行动。保卫部相关负责人陈伟兴说:“大学生年纪一般是20左右,正好是身体心智成熟的阶段,又很迫切想跟社会接触,有这个愿望又有这个机会。
  比如外出旅游,在中学阶段往往采取班级集体出游的形式,但是到了大学,则更多采用个人自助游的方式。就算是选择和同学结伴出行,大学生也更喜欢进行一些户外探险,而非循规蹈矩的游览常规线路。
  其次,大学生一般希望自己可以拓展不同类型的交际圈。校园里相对纯净的人际关系,也使得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对他人缺乏警惕心和防备心理,容易轻信他人。这种心理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容易给大学生带来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2014年7月15日,西安抓获418名传销人员,其中大学生占四成,经审查,这些传销人员大多采取招工、网友会见和旅游观光等方式诱骗外地人员进入传销组织,从事传销活动。
  再次,大学生社会经验并不充足,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也较差,不仅很难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发现危险后也缺少应对能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讨论济南女大学生搭黑车遭囚禁事件时说,在突然陷入危险境地时很多人的反应是不知如何应对,“当时全懵了,也就没有想到会遇到那样一个人”。


  另一方面,从媒体以往的调查报道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始终较为匮乏,他们很少能得到系统的安全引导,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就像孩子出生后要打各种免疫防疫针,犯罪预防也是如此,应该从小就‘种牛痘’”,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指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以案说法,通过具体案例生动教育,让孩子们对犯罪有所警惕,在生活中学会应对各类侵害,学会自省、自助、自救。学校、家庭的安全防范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指望进入社会后再学会。
  此外,一系列大学生校外遇害事件,也暴露出公共交通和治安领域存在着突出隐患,这也是造成大学生校外安全事件的诱因之一。比如根据我们的调查,即便知道正规交通方式的安全性,然而仍有51.56%的大学生外出时选择搭黑车。被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时,有71.88%的人的回答是“打不到正规出租车或公交车”。

 

 

大学生自身应如何防范校外安全问题?


  防范大学生校外安全事故,首要一点是增强大学生自身校外安全意识,掌握各种安全防范技能。针对以上不同类型的校外安全隐患,学校保卫部给同学们提出几点安全建议: 


  陈伟兴进一步补充了安全方面的细节:“很多同学喜欢走路带上耳机,这样最危险,车到身边听不到,别人提醒你也听不到”;“安全用火安全用电要养成习惯,每到一个场合要知道它的安全通道”;“外出要尽量结伴而行,并告知同学老师自己的去向,零钱分散放并且携带手机。
  人称“周sir”的大学城华工警务室社区民警周泓针对大学城地广人稀的特点提出建议:“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应少去偏僻地方,夜晚应在灯光比较明亮的路上行走,保持通讯设备畅通,方便联系他人。女生应注意衣着的暴露程度,避免成为色狼的目标。”另外他认为,校外租房没有签订有效合同,或者出租房卫生条件差、有消防安全隐患等情况都应避免。   
  遇到危险后该怎么办?受访嘉宾也给出了各种意见。周sir叮嘱同学们要及时打电话报警。陈伟兴认为:“有点小摩擦要忍,因为自己没有消除侵害的能力”。黄建榕建议:“在遇到危险时,条件不许可就不要去斗勇,更多的是去斗智。

 

大学生了解校外安全常识的途径有哪些?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89.06%的学生希望接受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讲座或者演练。在此,我们梳理了在校内获取各种安全常识的途径,以供同学们学习。


  学校学生工作部介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会由保卫部负责人或专家给新生做新生安全教育讲座,向新生发放《新生校园生活向导》,比如结合大学城所在区域小谷围岛的治安形势和地理特点,列出28条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各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也会通过主题班会或副书记、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学生工作部表示,每逢寒暑假以及国家节假日开始前,或者社会上有相关突发事件时,学工部会向各学院发布安全教育通知、短信提醒等,传达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各学院和个人都应引起重视,及时学习和了解。
  保卫部介绍,从今年开始,保卫部增加安全教育的形式,制作了安全教育的原创视频,通过当前流行的QQ、微信平台广泛传播和普及安全常识。9月,保卫部根据真实案例制作完成了“安全教育视频”光碟,并将于十月中下旬与广大同学见面。在保卫部的网站上也有相关的法律和案例的链接,同学们也可自行浏览。
  

 

  对于校外安全事件比如财物被盗给学生可能带来的惊吓或者困惑,黄建榕欢迎大家到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咨询,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方式均可选择,“遇到问题时会寻求专业机构的解决,而不是闷在心里。
  安全栏、学生宿舍的宣传单张以及重要路段口的广播;学院中开展各种讲座或应急防暴演练;相关新闻报道,微博、微信账号中的安全防范常识……,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方法,只要平时留心了解和学习,安全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要防止问题认知的误区,不要为了保护自己而远离人群。因为个别的案例而走向极端,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不正确的”,黄建榕说:“世界不是非白即黑,关键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特别走向社会时要保持危机意识。
  同学们,面对突然而来的危险,最重要的是不要慌张,更不要害怕,鼓起勇气将伤害降到最低;同时,要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未知的社会。
  

华园记者眼》第37期团队
文      字:卢庆雷 学生记者团/梁凤仪、李军、丁甲、吴欣桐
图      片:吴夏曦 学生记者团/吴俊保、许其武、甄海峰、周乐源 (部分图片来自本网资料图片或网络)
美      工:吴夏曦 卢庆雷
编      辑:周  玉
协作单位:学生工作部(处)  保卫部(处) 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中心
编      审:孙宏志
总 策 划:王丹平

 

华工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工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工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中心 871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