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创新形式讲思政第一课 引领学生感受华农软文化、硬科技
9月29日,一堂别开生面、形式创新的思政课在红墙绿瓦的校园里、华南农业博物馆(以下简称“农博馆”)里开讲。校党委书记王斌伟以实地教学、情景体验、互动交流的方式,带领30名新生代表一起走进利寅故居、瞻仰丁颖雕像、参观历史建筑,一同“回溯华农历史 探寻办学初心”,感受华农文化软实力;校长刘雅红以农博馆展品为切入点,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案例,采用线下讲授与线上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华农农业硬科技,讲述“强农兴农 华农担当”。
王斌伟:回溯华农历史 探寻办学初心
在利寅铜像和广州市历史建筑利寅故居前,王斌伟借助校园实景和历史故事探寻“创校先驱的开办初心”。
“‘农为实业之母,必先振兴农务,而后物产藩滋,工商愈增其发达 ’,在1909年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创办之初,广州道尹陈望曾、创校先驱英国牛津大学学成归来的利寅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唐有恒就明确提出了为振兴农业而开办农业教育的宗旨。”王斌伟从创校初衷、办学艰辛、校史演变讲起,向学生讲述华南农大从哪里来,如何点燃了广东近代农业教育星星之火的历史脉络。
他还与学生互动探讨,动情讲述了利寅教授两度弃官从教、利家子女为国捐躯的故事,向学生们展示了这位创校先驱的一腔报国心、一腔爱国情,也铺成出华南农大111年办学历史中以利寅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始终坚守 “农业教育要振兴中华农业”的办学初心而上下求索的历史画卷。
在气势磅礴的2、3号楼前,这里是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化学馆、农学馆所在地,王斌伟与学生一起重走前辈走过的“黄河路”“长江路”,讲述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规划的独运匠心。
他指出,无论是“钟”形设计、“左文右武、以农居中、轴线布局、开放水系 ”的整体布局,还是道路湖泊的命名,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他表示,学校“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建设秉承当初的规划设计理念,道路湖泊仍沿用原有省份、大湖命名,宿舍区仍以名山命名,目的是“使入本校者,悠然生爱国之心,即毅然负兴国之责”,激发师生的爱国热忱。
在丁颖教授像前,王斌伟围绕“丁颖精神”谈文化传承。
王斌伟回顾了丁颖三次东渡日本学农、任职华南农学院12年院长、从事稻作科学研究40多年的历程,在场学生被王斌伟生动讲述的 “千粒穗”“谷种佬”故事深深打动。大家敬佩这位“中国稻作科学之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敬佩这位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实现了自己“为农夫温饱尽责尽力”的誓言。
“丁颖不仅为学校和国家带来丰硕的科研成果,也给华农留下了‘笃学明德,躬行践履’的丁颖精神。其中‘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卢永根院士就是‘丁颖精神’最具代表的传承者、践行者!” 王斌伟向同学们讲述了卢永根“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盏明灯、一生节俭”的先进事迹。
王斌伟谈到,卢永根在任职华南农业大学12年校长期间,始终秉承“先党员、后校长;先校长、后教授”的理念办学治校,做好一名党员是他毕生的追求和信念,因此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中国,正如颁奖词所说“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王斌伟表示,情景教学所讲的华农史、华农人身上都有一种动人的品质,那就是始终在践行学校的办学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在华南农大的校训“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当中。他勉励青年学生做理想信念的践行者,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知农爱农的奋斗者,不忘办学初心,牢记强农兴农使命,为农民幸福、农村振兴、农业发展而努力奋斗,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上;做面向未来的开拓者,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奉献者,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刘雅红:强农兴农,华农担当
在农博馆,刘雅红从传统农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建设的“无人农场”作业实录比较入手,从农业科技中的华农智慧、社会服务的华农力量、教书育人中的华农英才三个方面,以我校师生在科技强农兴农、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鲜活事例,分别介绍了我校农业科技成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社会服务工作的做法、成效以及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效。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刘雅红带领学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生产的重要论述,并结合学校百十余年的发展进程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刘雅红指出,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成果方面取得成绩,在一批具有战略性现代农业基础关键科学问题、在一批现代农业“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实现的重大突破性成果。
在课程结束之际,刘雅红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了解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用科技创新来武装农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干出一番事业。二是要学习老一辈华农人行为世范的道德品质、学贯中西的学术功底、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以“实”为要、朴实为人、踏实干事、学以报国。三是要努力学习,研究真学问,掌握真本领,不断增强知农爱农意识,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型一流人才。
学生:传承丁颖精神 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
学生们跟随王斌伟的讲述,在111年的厚重历史中穿越,在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里穿梭,以校史文化为主线的思政课让他们“深受震撼”;跟随刘雅红的讲解,学生们对现代农业硬核科技和美好的农业未来图景“充满期待”,纷纷表示“传承丁颖精神,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肩负起农业大学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农学院2020级农学生物技术1班张杨皓芸表示:这种边走边讲的情景教学深深吸引着我,斌伟书记讲述华农的起源与历史时,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是被华农的深厚底蕴所震撼,更是被创校先驱的精神所震撼。办学的初心和丁颖精神正是激励和鼓舞华农办得更好的力量,也是激励我们学生努力成长成才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20级研究生肖珊谈到,王书记根据校园实景给我们介绍校史及华农名人,我从利寅教授、丁颖院士以及卢永根院士身上看到了知农爱农的优秀品质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农业大学的学生,要学习丁颖、卢永根院士为代表的一代代华农人的先进事迹,秉承华农人求实务实朴实的品质,自觉担起强农兴农的历史责任,扎根广阔田野,交出让农民农村农业满意的答卷。
植物保护学院2020级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研究生戴钎萱表示,刘校长介绍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社会服务方面所取得的“顶天立地”的成就,我感到非常荣耀。作为植物保护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我将努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让农村这片田野郁郁葱葱,开放充满希望的鲜花。
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金融学CFA1班张宁谈到,校长的讲述让我改变了过去对农业的刻板印象,我也会努力将今日所学传播,让周围人改变对农业农村的看法;也让我对未来的规划也有了更为具体的思考,想要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农业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还采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邀请植保学院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汉虹教授团队的赵晨老师、农博馆刘崚嵘老师进行专业讲解,起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文/王敏 梁辉 图/陈芃辰 华南农业大学融媒体工作室 刘润东 黄曦 周子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