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斯嘉开发智能交通指挥调度平台 打造智慧新交管

11.10.2018  12:28
许斯嘉开发智能交通指挥调度平台 打造智慧新交管 - 新浪广东
许斯嘉开发智能交通指挥调度平台 打造智慧新交管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许斯嘉

  汕头交警支队澄海大队 科员

  2009年参加公安工作至今,许斯嘉分别在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白云二大队、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勤务管理处、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澄海交警大队工作,现任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交警大队科员,主要负责交通警情研判分析、智慧交管、交通设施管理等业务工作。多年来,许斯嘉同志作为交警部门业务骨干,在工作上秉着科技应服务日常勤务的理念,负责过广州智慧交通指挥平台的建设,目标管理绩考核机制制定、汕头市澄海区智能交通指挥平台的建设、汕头市澄海区整体交通规划。曾荣获个人嘉奖3次。

  科学分析,让智能交通真正智慧起来

  许斯嘉同志长期在交警大队一线基层工作,既需要参加一线出警出勤又需要参加设施工作的研究研判,工作内容复杂繁重。但正是由于其长期在一线工作,他对交通管理一线工作的理解也较深。根据省公安厅交管局“智慧新交管”的战略框架及上级机关的统一规划部署,其先后二次负责开发交警智慧指挥调度平台。在开发平台过程中,许斯嘉始终秉承科技支撑警情研判,科技服务勤务实战,科技结合社会管理的理念让智能平台不再停留在只是简化操作的层面。

  虽然之前参与过广州市交警支队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的开发工作,但负责交警澄海大队的智能指挥系统的开发工作对许斯嘉来说还是压力重重。由于城市体量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澄海开发智能指挥系统,受到现实的掣肘比大城市来的还要多得多。首先,澄海区并没有“禁摩”,行人、摩托车、电动车与汽车混行,交通情况较大城市复杂;其次,澄海区原有的交通流监控设备数量极少,能为系统提供的数据极其有限;再者,澄海区以前配备交通信号灯时并没有形成协调联动网络,需要系统重新考虑。

  根据澄海区的现实情况,要让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在日常交通管理中发挥指挥棒和研判“大脑”的作用,最迫切需要的就是交通监控数据来源和信号灯远程控制区域化管理的实现。

  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许斯嘉发现澄海区的交通流监控设备仅在几个城市出入卡口设有。为了让系统能更准确的知晓澄海区的交通流数据,许斯嘉提出充分利用红绿灯路口的电子警察监控设备来提高澄海区交通流的监控区域。在与电子警察厂家沟通过程中,许斯嘉获悉电子警察监控由于本身只服务于违法拍摄和录像,并没有对通过该路口的交通流做任何监控。经过仔细研究路口电子警察的工作原理和获取的信息流,许斯嘉向项目开发人员提出建议:利用电子警察对路口的监控,采用图像动态识别和地面线圈回传数据的结合,对道路的交通流数据进行监控。确定了这一思路,开发人员便依据这一思路对澄海国道益民路口实施采样试点工作。但当程序编制完成,开始对该路口进行监控的时候,却又发现程序监控的车流数量和实际车流数量仍旧有出入,程序监控的车流数量会较实际数量少。开发人员反复检查程序设定,并没有发现逻辑上的错误,开发一度陷入困境。

  许斯嘉和开发人员开始反复查看程序运行时的数据统计和监控录像,终于发现,由于电子警察监控一般处于路口退后20米,此时监控画面对右转车道只录制到前半段,再加上通过图像识别出来的车流里车辆数量和路口线圈通过数量进行比对,就会经常漏掉右转的车流量。发现问题后。许斯嘉和开发人员迅速对全区所有的电子警察监控视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电子警察监控画面对路口右转车道的覆盖范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为尽量保证监控数据的准确有限,许斯嘉提出在监控画面右转车道之前设置一条虚拟线圈的办法。通过检测通过虚拟线圈的车辆数量来确定该路口的车流量基本数。同时计算出通过每个路口左侧路口车流直行数量和通过该路口后直行车辆的差额,通过算法对该路口的车流数量进行补偿,以确保该路口的车流数量尽量接近实际情况(以澄海区G324益民路口为例:要检测益民路口东往西的车流量,先通过电子警察监控视屏利用虚拟线圈的办法检测视屏中通过的车流量,再比对该路口南往北在通过路口直行线圈的车流量和通过路口汇合了东往北右转方向的车流量,通过算法对东往西路口车流量进行补偿计算)。

  在项目进行红绿灯远程控制的开发时,许斯嘉发现开发方案利用历史数据进行试运行时,当某一路口出现堵塞时,直接调整该路口堵塞方向的交通信号灯配时能及时缓解该路口的堵塞情况,但有较大几率引起该路口前后路口或者周边路口的新堵塞。开发团队提出使用交通信号灯直线协调机制,经过尝试,使用交通信号灯直线协调机制仍旧有较大几率会引发周边的路口堵塞情况,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并不是解决之道。而且利用历史数据测试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还出现不同时期的历史数据对同一套交通配时方案的反应不一致。

  由于澄海区不可能购买大型的智能信号灯自动配时调整系统,信号灯配时的调整机制还需要在智能交通指挥平台中实现。这时,许斯嘉向开发人员提出交通信号灯区域联动,交通管理配合社会管理的开发理念。对交通信号灯的协调机制不再拘泥于直线前后信号灯,而是将周边路口的交通情况也加入分析。同时利用之前使用电子警察对路口交通流监控的数据,将信号灯的协调机制做成区域联动,而路口区域选择的预案根据之前路口交通流监控分析路口的关联性(也就是该路口的车流和发生堵塞的路口的人车流关联性)来制定,并通过历史数据不断测试,以确定每个交通信号的路口联动控制区域。

  同时,为应对交通信号灯协调方案对应不同时间段的历史数据出现不同结果的情况,许斯嘉通过详细分析不同时间的警情,发现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不同时间段中有某些特殊事件对车流量造成影响。同时因为澄海区是一个小城镇,城镇中心集成了几乎所有的城市功能化单位。当某个地点发生特殊事件影响车流的时候,对周边道路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开学,广场活动,大暴雨等等情况。了解到这个情况,许斯嘉同开发人员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马上在交通信号灯协调机制中设置可供控制人员选择的社会化事件预案,以满足特殊事件发生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协调机制,以确保交通信号灯协调机制的实用性。

  以社会管理的视角管理交通

  除了智能交通指挥调度平台的开发,许斯嘉还负责澄海区交通道路长期规划方案的实施。

  由于澄海人口密度高,人均机动车保有量高,交通需求较为旺盛的现状,同时澄海区内交通路网等级普遍较低等情况,造成道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澄海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区整体的交通管理需要一份长期详细的交通规划方案。

  接到任务后,针对澄海区的现实情况,许斯嘉提出了让“交通管理融入社会管理”的理念,让交通管理不再是简单地只考虑车辆,车流,警情,而是通过调查弄清区里群众的出行习惯,以及形成此出行习惯的背后根本原因。通过满足群众根本的出行需求为指导思想来制作交通规划方案。以让交通规划方案真正能服务于工作。

  在调整思维视角后,许斯嘉同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一起对澄海交通的普遍潮汐流和突发性堵塞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详细分析,项目确定将路网流向规划,信号灯配时,停车泊位规划融进整体交通流规划的工作方向(近期通过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规划等打通道路交通瓶颈,中长期通过路网结构调整整体交通流组织制定符合澄海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交通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为了保证交通规划在项目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对澄海交通管理有指导意义,许斯嘉将量化分析的理念同广东省交通设计院进行沟通,得到了设计院项目组成员的强烈认同,即在交通规划中将道路大小,路网对应情况,车辆车速,停车位多寡,信号灯间隔都变成可量化的指标,通过对交通管理通行规则的设定和本地化交通管理措施的应用评估,设置出一套适应澄海本地的交通管理规则(包含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路网结构调整和交通流组织规划)。当上述其中某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根据规则,交通管理部门能在规划中得到合理的管理建议。

  “临时停车”——将有限的社会资源给予有需要的群众

  近年来,随着澄海区经济的发展,澄海区城市化脚步日益加快,学校门前家长的停车问题和医院门口的病人停车问题日益严重,已渐渐发展成为城市一个新的堵点。为解决这两类重点单位门口的停车难问题,澄海大队提出在重点单位门口设置临时停车位的方案,以规范该区域临时停车秩序,同时设置相应的停车规则,以保证该区域的临时停车位能真正给予有需要的群众使用。该项目由许斯嘉负责。

  临时停车设置是为了方便前往医院急诊的群众和学校门前在上下学时间段接送学生的家长。许斯嘉同志经过详细调研:发现上述单位门口的停车需求出现以下两个共同特点:1、特定人群,2、短时间停车。

  同时为保证上述区域的停车位能真正解决有需要群众停车难的问题,许斯嘉在临时停车方案中作出如下规则:交警澄海大队上述单位周边施划合适的停车位(区别于路边公共停车位,可以占用部门主次干道,或者原不适宜施划停车位的道路)。同时注明该车位准许停放的时间,并实施预约停放,同时在周边配套自动监摄的电子警察,对超时停放,无预约停放的车辆进行提醒、处罚。为保障临时停车车位发挥作用,服务在限制时段内真正需要在该地方停车的群众,交警大队协同教育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打通学校“校讯通”和医院“挂号系统”的信息通道。只有在“校信通”和卫生系统中有登记的群众才可以通过上述单位的微信公众号进行临时停车预约。例如实验小学门前的临时停车位,只有加入了实验小学校讯通的家长才可以通过“校讯通”或者该校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停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有了像许斯嘉同志这样刻苦钻研与默默奉献的业务骨干,汕头公安局澄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的交通管理工作才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智慧新交管”的阶梯上不断向上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