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阳江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我院专家学者为阳江发展出谋献策
本站讯 8月10日,首届阳江发展论坛在阳江市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社科院、广东智库联盟、南方日报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阳江市委宣传部、阳江市社科联联合主办,主题为“创新·开放·跨越”,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为“十三五”时期阳江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论坛上,阳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温湛滨和省社科院院长王珺分别致辞。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上,12位专家学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产业体系、创新驱动与“互联网+”、临港工业、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等方面作主题演讲,为“十三五”时期阳江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并与当地有关负责人进行互动和热烈讨论。
其中,我院王珺院长作《供给侧改革与阳江发展》主题演讲。他指出,阳江已经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定位: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中国五金刀剪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城市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目标是很明确的。随着高铁、高速公路以及城际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阳江与珠三角地区形成的跨地区产业互动日益紧密。目前,阳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高,在全省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要看到,阳江提高投资效率的空间也较大。破解降成本的难题,既要靠企业努力,也要政府出力。企业要把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阳江要立足于现有的制造业基础,走差异化、集群化与网络化以及开放式创新发展,进而不断提高附加值的路子。在交通、通讯、绿化等硬环境全面改善的条件下,软环境建设已变得日益重要,阳江市在软环境制度建设上可加大力度,将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阳江民营经济活跃,2015年阳江国有企业260家,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1.5%,GDP增长率为10.5%,这意味着阳江经济增长主要靠民营经济推动,这跟软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密切相关。因此,阳江可制定软环境建设目标,向社会公布并作出承诺。谁能在这个方面先走一步,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先机。
赵细康副院长作《关于阳江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主题演讲。他指出,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和“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阳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快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也较大,阳江绿色发展也面临不少的挑战。如何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排放、交通排放等压力,需要未雨绸缪。赵细康副院长建议,一是实施发展空间和人口的“双移”战略,缓解发展的生态压力。如城市向南向海发展,人口分布需要同步迁移等。二是做好发展空间布局,上游发展为生态林业基地,中游发展为生态农业基地,下游发展为生态工业基地,出海口发展为生态海洋养殖基地。三是创新绿色发展制度,如实施漠阳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漠阳江流域水污染权排污交易制度。四是超前谋划环境基础设施,如完善生活垃圾尤其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心城镇及南部新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要按超前30年来规划。五是建立生态经济化的阳江模式,实现资源价值的保值和生态资源与市场体系的连通。
产业经济研究所向晓梅所长作《加快推动阳江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主题演讲。她认为,对于缺少重化工业发展基础的阳江,要在粤西这一波爆发式增长中跟上发展节奏,只有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广东高端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避免“被引领”和“被低端化”的地位,提高在与珠三角产业合作中的话语权。因此,阳江要积极参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产业基地建设,要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四大产业为发展重点,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向晓梅所长建议,一是完善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领与杠杆作用,激发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全社会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二是加快形成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如鼓励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研发机构在阳江设立分支机构,完善一批先进制造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及认证服务机构。三是保障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扶持重点企业用电、用油、用气。另外还要创新高端人才使用方式,强化人才智力支持。
阳江市委市政府对本次论坛高度认可。阳江市委书记陈小山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阳江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认真对我院专家学者提出的发展方向开展深入研究,也要进一步深化与我院的合作,提升阳江的发展水平。
(文/科研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