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规划与民生

26.10.2015  14:46
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加重视底线民生的全面改进。民生不仅连民心,也牵党心。因而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体现。

  核心观点

  ●虽然时代和环境有所不同,但历次五年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民生改善

  ●“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加重视底线民生的全面改进

  ●如果违背经济规律,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违背社会规律,改善民生就难免惠及面狭窄,有失公允;如果违背自然规律,民生工作就会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无情惩罚

  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民生问题至关重要。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五年发展规划”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即将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和改革任务,并已经全面展开“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对于民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规划意义的“五年规划”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将更加密不可分。

   历次五年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民生改善

  虽然时代和环境有所不同,但是历次五年发展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民生改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回顾历史,从总体上看,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是当时计划经济的重要支撑,旨在勒紧裤腰带搞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改善未来民生的经济基础。1955年毛泽东主席指出:“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经济面貌就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每一个五年将有一个较大的变化,积几个五年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六五计划”到“八五计划”是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发展规划,重点解决民生消费品短缺问题。“九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主要是强调转变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改进经济效率和经济质量有效改善民生。党中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加重视底线民生的全面改进。民生不仅连民心,也牵党心。因而更加重视民生问题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体现。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让困难地区和弱势人群都能够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优)、劳有所得(得有所中)、病有所医(医有所康)、老有所养(养有所颐)、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境有所优、社有所稳,才能充分激发广大人民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前进中实现团结和谐、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三五规划”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如果违背经济规律,改善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违背社会规律,改善民生就难免惠及面狭窄,有失公允;如果违背自然规律,民生工作就会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无情惩罚。因此,必须制定一个与时俱进、科学管用、耳目一新的“十三五规划”。这就要坚持公平包容、共建共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可以说,“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民生将成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十三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建设目标实现难度相对较小,就目前的现状,以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且任务艰巨。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老百姓都得到实惠。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