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访问捷克专家谈】打造中欧合作的“战略支点”
【光明论•习主席访问捷克专家谈】
作者: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 李慧明
3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2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捷克布拉格机场开始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捷建交6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捷克,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中东欧国家。3月29日两国元首举行会谈,一致同意将中捷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捷关系再上新台阶。
去年,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作为唯一受邀来华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的欧盟国家元首。舆论认为,此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是对泽曼总统和捷克的积极回应。事实上,回溯近年来中国发展与欧洲全面战略协作关系、中欧正在推进的战略合作“三大对接”以及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习主席此次访问捷克更是中国整体国家对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甚至是盘活整个发展大棋中的关键一步。
2015年中欧建交40周年之际,中欧领导人从战略高度同意推进“三大对接”,即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的发展战略相对接,中国国际产能合作同欧洲容克投资计划相对接,中国与中东欧“16+1”合作与中欧整体合作相对接。因此,习主席此次访问捷克是中国推进中欧这“三大对接”的关键步骤。
泽曼总统在习主席出访捷克之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捷克愿意充当中国与欧洲合作的安全港。所谓安全港,更多是从捷克的地缘位置和经济地位出发的一种战略考虑。捷克地处欧洲的“心脏”地带,向西可以巩固和提升中国已经开展的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传统欧洲大国的合作,向东可以拓展和加强中国与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合作,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捷克方面来讲,现在欧盟本身的发展面临诸多掣肘,自身经济发展乏力,尤其是近年来欧盟不但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还面临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危机、一体化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等,对加入欧盟十多年来的中东欧国家有点“自顾不暇”。捷克必须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历史传统优势和外交优势,借力发力,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渠道,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中国方面来讲,中国近年来正处于自身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GDP增长数字。这就需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战略支点来撬动中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华丽转身”。而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合作,不仅仅是切实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更是中国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环。
捷克是中东欧重要国家,有坚实的工业和科技基础,是中国在中东欧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110亿美元,中国对捷克投资也持续增长。中国是捷克在欧盟之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没有利害冲突和政治包袱,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加强中捷关系是对捷克主动加强对华务实合作关系的积极回应,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尚往来”。其次,习主席访问捷克,有利于把捷克打造成中欧合作共赢的“战略支点”,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加强与其他中东欧国家打造一个标志案例,能够推动中欧整体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东欧16国均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中国本着“谋一事成一事、成一事进一事”的原则,扎实推进,把“一带一路”倡议做实做强,稳步推进,三年五载必成“大器”。最后,能够突出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共赢、包容、对话、平等、互利原则与“义利兼顾”的外交理念,具有较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中国借助与捷克关系的深化,不仅可以突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治互信和民心相通,超越一般的利益关系而推动中欧关系进入一个更高层级的“心相知、梦相随”的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