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政府错了就认账彰显法治精神
不遮不掩、敢于认账、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有利于把出现的问题抓深、抓实、抓通、抓透,就事论事地积极整改、解决问题,而且还是以问题来倒逼前进、以问题来寻求机遇,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赢得支持的有力支撑
“经过司法程序,如果是政府错了,官司输了就要认账。”近日,面对多宗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儋州市委书记张琦如是说。
应该看到,政府错了就认账,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应该成为政府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毕竟,政府错了就认账,既是诚信社会的应有之义、法治社会的必守之责,对于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而言,也是积极的内生动力和病毒抗体。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些政府部门在面对自己的过错时,常常是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能捂则捂、能拖则拖,既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被动,还招来普罗大众“权力无笼”的诟病。
分析其原因,则无怪乎面子心态、特权心理作祟,认为政府部门做什么都不该错,即便有错也是善意的错,是经过相关论证的、是走了一定程序的,可以内部追究,走走形式认个错,但没必要“上纲上线”对公众负责、给“外人”说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实践证明,政府事务千头万绪,群众工作错综复杂,尤其是我们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这也符合“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的发展轨迹。
而不遮不掩、敢于认账、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有利于把出现的问题抓深、抓实、抓通、抓透,就事论事地积极整改、解决问题,而且还是以问题来倒逼前进、以问题来寻求机遇,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赢得支持的有力支撑。同时更是增强政府透明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增强政府亲和度、凝聚群众向心力,增强政府公信度、提升群众满意率,促使公权力回归法治本源的根本路径。
也只有让“政府错了就认账”成为常态,让法治思维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少些“三拍式”的决策,多些“接地气”的务实;少些“高大上”的派头,多些“心连心”的感情。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够少些官僚气、机关气,多些基层味、泥土味;才能够与群众多些“零距离”、 少些“千里外”。而这,本就是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为民服务的轨道上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