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匿名社交恐助长偷窥文化
本报记者 王海燕
“你的朋友发表了一条秘密。”看到手机上蹦出的这条提醒,张小姐立马打开“友秘”APP(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一名朋友正在求助,“老板在朋友圈上说飞机延误三小时,我手贱点了赞……怎么办?”
时下,几款匿名社交APP正拉开一场微妙的人际交往游戏——有人吐槽职场阴暗面、有人分享情感小秘密,而匿名的朋友们或旁观、或点赞、或评论,同时忍不住猜“秘密是谁发的?”
有的秘密只能跟亲友分享
热衷于“友秘”的吴敏告诉记者,几年前类似“树洞”、“秘密”这样的网站很火热——无需注册,难以启齿的话都能在里面倾吐。而现在这种游戏有了2.0版本:通过引入朋友圈,人们在“友秘”、“乌鸦”中,不仅能看到陌生人的秘密,还能看到自己朋友的秘密;但不能确定这名朋友是谁,而这正是新游戏的乐趣所在。
“有的秘密只能由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才能评论。玩这款游戏的朋友越多,就越有意思。”吴敏说,在1.0版本中,几乎没有不能说的秘密,如有业务员承认收巨额回扣的、有人坦白已对伴侣心生厌倦、还有人因不满他人而产生攻击念头的。但有了匿名朋友的旁观,这些赤裸裸的倾吐及负能量少了很多。
职场吐槽内容占相当比重
“它的关键词是‘社交+秘密’。”曾参与这类游戏设计的刘先生说,这种心态很微妙,既想吐露心中的小秘密,又怕别人猜出自己是谁。于是,游戏者通常喜欢吐露那些无伤大雅、不太直露的秘密,而且写得比较隐晦。还有不少人在上面卖萌,发一些生活中的搞笑段子。
记者发现,除情感类秘密外,职场吐槽和发泄的内容占相当比重,以至于“乌鸦”这款APP的宣传词就是“上班黑同事,下课黑同学”。做行政工作的小林说,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同事们上的都是知识帖、励志帖,大家还纷纷点赞,一片令人可羡的祥和氛围;可上了“友秘”,就是另一副模样了。
似偏离最初心灵减压目的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说,在对陌生网友开放的1.0版本中,倾吐秘密的人不用担心身份暴露。而加入了社交因素的2.0版本,秘密的发布者可能被朋友识破,因而会产生一种“羞愧”心理。
专业人士指出,这类新的秘密游戏把“招供秘密”当作社交娱乐来经营,恐助长朋友间的“偷窥文化”,似乎已偏离了最初心灵减压的目的。
编者的话
倾诉不该没有底线
童话世界中,理发师发现国王长着一双驴耳朵,却只能跑到树林里找一个树洞诉说心事。而在网络时代,人们只需拿起手机下载一两款社交类软件,就可肆无忌惮地吐露或美好、或阴暗、或无聊的心里话。
这些秘密,有的关乎生活烦扰、工作压力,有的源于爱情或欲望。但它们本来应该烂在肚子里,或者只在亲友间私下交流。可在1.0版本的社交类软件里,将秘密向陌生人广播,已被不少人质疑为 “靠出卖自己或朋友的隐私博取点击率”。在2.0版本中,当诸如“看到你那张大饼脸,真的想吐”等吐槽传递到朋友圈时,它俨然成为赤裸裸的挑衅,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当“秘密”沾染上谩骂乃至诽谤,倾诉就不再有正面效用。它无法带来心理减压,而只会给人际关系增加负能量。所以说,秘密可以倾诉,但不该没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