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成思危长辞,金融改革当“思危”

13.07.2015  21:28

  ■ 观察家

  作为金融改革的长期践行者,成思危为我国经济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其实是改革精神。在近期股市现波折的当下,其智慧建言对股市改革不乏意义。

  7月12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与世长辞,引得无数人缅怀。在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方面,成思危的贡献值得后人记取,而作为“创业板之父”,他的去世则让我们更有理由以改革为念,对当下股市的波折反思一二。

  实际上,作为实践派的经济学家,尤其是作为中国金融领域的拓荒者和建设者,成思危给中国留下了丰厚的金融改革遗产。这份遗产,首先是上世纪末的“一号提案”及其对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的推动,成思危“风险投资之父”的称号就是由这一贡献而来。成思危是最早将风险投资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而在1998年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以民建中央主席的身份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该提案即“一号提案”,后来推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在推动风险投资的事业中,成思危扮演的是一个拓荒者的角色。

  成思危的第二份遗产,仍然与通过完善资本市场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直接相关,即推动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对这项事业的专注与取得的成就让成思危获得了“创业板之父”的赞誉。回顾历史,在我国股市中开辟创业板的构想早在1999年就有了,但直到2009年10月才真正诞生,一个婴儿的诞生需要10月怀胎,而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可谓10年怀胎,这期间波折重重,成思危多次发声。应该说,创业板市场是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化、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成果,成思危对于创业板市场建立所发挥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作为金融改革的长期践行者,成思危为我国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其实是改革精神。以创业板市场为例,当下创业板市场的深度调整暴露出了很多固有的问题,而成思危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经直言,我国创业板存在企业创新不足、估值过高、虚假信息和内幕交易、对创业板财富效应宣传过度、缺乏做市商制度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持续的改革来解决。

  在成思危先生逝世之际,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先生的改革精神对于当下我国股市的启示意义。应该充分认识到,对于A股出现的危机,资金救市的作用只是暂时的,如果因为救市延宕改革,更是万万要不得的。当下,监管层应该充分利用牛市提供的改革时机,待稳住局势之后,尽快恢复IPO、并推进包括注册制改革在内的相关金融改革。

  成思危的金融研究和实践为我国金融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当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之中,近期股市的波折也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居安思危,危时更应思危。成思危的改革精神,以及他作为金融老人对金融改革的智慧建言和体认,对当下和未来仍然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杨国英(学者)

  相关报道见A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