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改变韩国的电影来自观众推动

12.06.2014  14:56

原标题: 评论:改变韩国的电影来自观众推动

素媛》海报

  近两三年来,制作精良的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声势渐盛,特别是2011年《熔炉》之后,陆续诞生了《断箭》、《犯罪少年》、《不哭妈妈》等类型更加丰富多样的影片,而且也不拘泥于商业片和独立片。近来备受我国观众关注的《辩护人》、《素媛》、《恐怖直播》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反映家庭暴力的《道熙呀》入围了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展映,讲述职场困境的《十分钟》则成为2014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竞赛片,足以引发对这一现象的讨论。

  在金素莲的《韩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一文就曾这样说:现实主义的目标就是让观众在看电影时,观察现实的结构性矛盾并思考的方向。韩国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更多是“民族电影”,而韩国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举世公认。早在二三十年前,反映民族历史和底层民众生活的电影就屡见不鲜。而如今更多电影人开始重新思考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韩国观众对于政治历史、社会现实的普遍关注,也推动了更多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问世。

  不同于好莱坞爆米花影片一味迎合观众的纯娱乐观赏的需要,韩国现实主义的影片总是朴实又尖锐,有独立的思想表达,与韩国社会现实接触,将电影影像和人们生活紧密结合,能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而新人导演们更试图使用混类型片和奇幻片等多种元素,来反映社会现实。如《熔炉》导演黄东赫于今年执导的新片《奇怪的她》叫好又叫座,表面上看是喜剧奇幻故事,但实际也反映了韩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让观众在笑过哭过之后用一种新的目光去看待身边的老年人。这类影片关注复杂的人物心理,在迎合观众心理的基础上,让电影本身更具观赏性。

  而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兴起和日益发达,也让观众不再单纯相信填鸭式的营销宣传,而更愿意相信推特微博上的口口相传,甚至引起整个社会沸腾热议。常听到一句话说“韩国有改变国家的电影”,归根到底其实是观众的力量不容小觑,像当年《熔炉》上映之后舆论压力对政府造成极大影响。

  当然,要想取得好口碑,电影本身的品质才是根本。不少制作精良的韩国现实主义影片上映后,都依靠口碑的力量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好票房,这也促使更多的韩国电影公司有胆量放手去做,毕竟在娱乐商业片扎堆的大环境下,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会全部埋单,毕竟一部电影走没走心,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暖晴(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