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领导干部的“气场”从哪里来?

27.05.2014  16:00

  气场,是一个时下比较流行的词。现实生活中,当见到一个人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富有感染力、带动力,人们就喜欢说这个人很有气场。美国作家皮克·菲尔在所著《气场》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一个人的气质对其周围人所产生的影响。换言之,一个人的气场越强,对周围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人人都有气场,领导干部自然不能例外。可以说,气场是领导干部“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的个人气场,可以直接帮助领导干部提升领导力——加深对群众的影响力,使其领导的工作更容易得到群众支持,有利于在工作团队中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当今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挑战性更强,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亦水涨船高。在此背景下,领导干部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既能给自己加分,又有利于为民众谋福。当然,良好的气场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气场到底从何而来?

  来自于博学多思的气韵。一个人有内涵、气质好,气场就会强。对领导干部而言,言行举止辐射力影响力的强弱,关键看底蕴和修养。“是非明于学习,正气源于学习”。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博学多思,气韵自成。领导干部的能力、魄力和魅力,必须以深厚的知识功底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作为领导者,永远不能放弃学习。只有博学,才能广通,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智慧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就能使决策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在决策实施中产生更大的感召力。

  来自于真抓实干的气魄。大诗人泰戈尔说,“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上如果碌碌无为,不思进取,纵使嘴上说得再漂亮,也会丧失人格魅力,失去做领导的意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说,“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只有养成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身体力行重贯彻、雷厉风行抓落实的良好作风,敢于动真格、下气力,既把握宏观方向、又注重实施细节,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气场。

  来自廉洁奉公的气节。孔子说,“政者,正也。”气场来自于坚定的信仰。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正气凛然,在灯红酒绿、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中,守住一份冷静、一份执著。“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为人正派,高风亮节,是一个领导者的必有素质,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领导者若真正具有了一颗为公之心,必然会有超群的吸引力。

  领导干部的气场,是一种权力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力。表面看,这是与职责、职位无关的影响力,但它润物无声,涓涓入心,更持久,也更有效。作为群众的带头人,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领导人格、卓越的领导能力、非凡的领导气质,凝聚人心,积聚“人气”,更好地担负起服务群众的使命。

  (侯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