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就说 环保“最严执法”应成为常态

13.04.2016  18:56

  禅城某陶瓷抛光加工企业因私设暗管排放生产废水,日前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加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这是自2015年元旦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禅城首例环境违法行政拘留案。

  对私设暗管排废水的责任人严惩不贷,遵循的正是“最严执法”的思路,也让企业主感受到了法律的“铁齿钢牙”,理当成为一种执法常态。

  违法成本过低和惩罚力度不足,是很多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重典治污没有任何退路,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企业违法排放的成本与以前相比,有了质的变化。罚得重了,管得严了,违法成本上升了,正在成为环保执法的新气象。

  时下,对污染环境犯罪采用严厉刑罚已成为趋势。我市的实践也证明,执法严一分,污染行为就会收敛一分;执法松一分,污染行为就可能进一尺。打赢环境污染治理这场持久战,应该始终保持“最严执法”力度。企业排污不止,罚到倾家荡产;官员督责不力,严肃追责问责,如此治污焉能不见效?

  只有经济、行政、道德多张“罚单”一起开具,该重罚的决不从轻,该关停的决不任其“带病”运转,一寸不让、一抓到底,才能让环保违法者“赔了夫人又折兵”,从而自觉守住环境保护的底线,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需要关注的是,源头控污比重典治污更重要。毕竟,有了污染才被动治理,即便措施更严、硬招再狠,老百姓也已承受了生存之痛,更付不起这样的成本。

  污染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不仅要靠治理措施更得力,更应摒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以自我革命的气魄、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快淘汰落实产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优质增量带动、优化存量推动,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稳增长、调结构”,从源头上实现“负增长”、“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