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送老人进养老院?

15.05.2014  15:55

  [热议话题]周末,我回了趟娘家梅县区南口镇,行至村口遇见村里的水伯,用小车载着年近八旬的母亲往村外行驶。令人奇怪的是车中的水伯母亲却始终板着脸孔,冷漠地望向车外。一打听才知道老人近期体弱多病,家中无人可服侍她,水伯三兄妹无奈之下只好把她送进县城一家信誉度相当不错的养老院。

  水伯长期跟父母一起生活,两个妹妹逢年过节才回娘家看看。自从前年水伯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就日益见差。暑假里又摔了一跤,卧床几个月,饮食起居要人全天候服侍,身子还是日渐虚弱。水伯的儿子正读大学,学费昂贵,水伯每天得周旋于繁忙的生意之中。妻子近年来也是百病缠身,根本无力照料老人。水伯只好请来保姆,但每月保姆放假时,母亲又没人照料。正在水伯头疼之时,朋友给他出一计:何不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还跟他细算了一下账,养老院一个月收费3000元,自己省事、放心,请保姆月工资1500元,还得管伙食、日常用品等费用,相比之下养老院还便宜,最主要的是养老院有专业人员服侍,老人会舒服得多。可水伯一提出此建议,母亲就强烈抗议,说自己有儿有女,年老时倒要进养老院,你们就不怕邻居骂你们大逆不道吗?兄妹三人向她说明,养老院有专人照料,还有很多同龄老人一起生活,可以互相交流排遣寂寞。

  于是,在别无良策的情况下,水伯母亲万般无奈地进了养老院。(许素芬)

  ▲ 生活再难也要尽孝道

  徐水宏:我觉得应由自己兄妹轮流服侍老人为好。自己的亲人不服侍,让别人服侍你的亲人,让我想起了“代哭”。不是他的亲人过世,他哭的是感情吗?让录音机代劳吧!

  张永胜:老人劳累了一辈子,体弱多病,特别需要家人细心照顾。养老院虽然有专人护理,但毕竟不是自己人,没那么贴心。如此境遇下,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没保证、寿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老人的福寿安康,家里人一定要克服困难,尽心尽力照顾好老人。

  李苑红:其实老人不在乎生活享受,他们只是需要自己的亲人在身旁,哪怕只是一天两次的碰面、一声简单的“爸、妈”或“爷爷、奶奶”的称呼。或许,你真的很忙,但不妨请个保姆或兄弟姐妹互相抽时间照顾一下,而不是非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

  ▲送养老院必须老人乐意

  陈兰婷:我觉得必要时可以送去养老院,但前提是要老人同意。人越老就越依赖子女,也越像孩子,如果孩子都不愿意离开你,而你却硬要把他们推开,只会增加他们的恨意,给多一点关心给老人,即使辛苦,即使有时疏于某方面的照顾,老人也会体谅的。

  谢翅飞:我认为必须尊重老人的选择。因为人的性格志趣爱好千差万别,有的喜欢广交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可以乐不思家;有的喜欢宅在家里,与家人共享天伦。如果让前者进养老院是投其所好;让后者进养老院简直是折磨。当然,在老人不知能否适应养老院生活前可以先试一段时间再做决定。总之,让老人生活快乐幸福,后辈才算孝顺。

  ▲养老社会化是大势所趋

  谢利兰:我国在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正成为社会热点。近日,我到某家养老院看望老人,里面的硬件设备应有尽有,但感觉到老人的生活较为单调,缺乏活力。我认为,作为个体,要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作为政府,要加大投入和扶持养老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作为行业,要从软件服务方面多下功夫;作为媒体,要消除普通大众对新兴养老模式的偏见。

  王广平:送老人到养老院是对传统养老方式和观念的一种挑战。笔者认为,目前我市一些地方试点的日间托老所是一种较好的居家养老模式:白天老人到托老所跳舞、唱歌、聊天、接受照顾,晚上再回到家里享受家庭生活,这样既能解决子女因工作无时间照顾老人的难题又解决了老人心灵的寂寞,同时还不会失去家庭的欢乐,一举多得。

  曾君玲:可以预见,再过10年或20年,不论有无子女,老人大都不可避免要到社会养老机构养老。

  (肖舒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