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方崔案中学点什么

26.06.2015  11:27

中国社会历经30多年的发展,正日益走向多元化,曾经非黑即白的东西渐渐呈现出其多样性,曾经非此即彼的东西亦渐渐体现出更多选择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更宽容的视野,真正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去看问题。

备受关注的方舟子诉崔永元名誉侵权案已宣判,法院作出整体判断,认为两位名人连续发表针对对方的、具有人身攻击的微博言论,均构成对对方名誉权的损害。法院判决,双方相互道歉,删除侵权微博,相互赔偿对方4.5万元。

轰动一时的口水官司终于有了阶段性结论,对此,各方意见不一。有的网友认为,判决未涉及双方争论的核心议题,如此判决,是“各打五十大板”;还有些网友认为,某位名人更“阳光”“有责任感”,是“好人”,法律应予“力挺”……

从这些似是而非的议论中,可以感到:从冲突,到司法裁定,再到社会进步,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艰难的历程。方崔对骂已经过去,但留下的种种教训,值得长期讨论。

首先,应明确法律的界限,在面对科学争论、思想交锋等,不能靠法律来断定真理属谁,在人类认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前,应允许不同观点存在,即使看上去可能很别扭,即使逻辑上可能不周延,但这是通往真知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崔二人争论内容本身都是积极的,但错误的是争论的方法,它突破了法律底线,所以才要予以处罚。

其次,要明确法律与伦理的不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好人”“坏人”的区别,“好人”犯法,同样要接受惩罚。作为现代人,决不能将道德情怀滥用到法律中去。

值得关注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方崔式行为并不罕见:一些人自认为真理在手,便自我授予道德光环,继而出言无忌,谁反对他,他就骂谁,在他看来,正义骂邪恶、阳光骂黑暗,还用讲什么客气呢?仿佛骂得越狠,用词越下流,才越能显示自己嫉恶如仇和真诚。

之所以产生这种狂妄心态,在于他们忽视了,真理、道德绝非想象得那样简单,并不是拿几条数据、头脑实验室里急转弯几下即可,世界如此复杂,很多看上去无比确定、从来如此的东西,本身可能就包含了谬误,即使你确实拥有部分真理,占据道德制高点,也不构成气势凌人的理由。

这种心态在变动社会中,也许还有存在合理性,但在常态社会中,则为毒药。中国社会历经30多年的发展,正日益走向多元化,曾经非黑即白的东西渐渐呈现出其多样性,曾经非此即彼的东西亦渐渐体现出更多选择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更宽容的视野,真正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去看问题。

在今天,凡事上纲上线,处处与逻辑立场相关,实属自讨苦吃。现实是,我们必须和各种不确定性共存,与各种喜欢的、不喜欢的观点为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文明的底线,用文明的方法去博弈。经历了方崔案,我们的社会应该变得更加成熟。(蔡辉)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