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考与人生成败

29.06.2015  18:35

  高考放榜之际,笔者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内容:“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的人你认识多一些?答案是,前者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的秀才。”由此引发感慨: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都不在学校!这不禁让我想起高考前各地学校的霸气标语:“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与大家巨匠论道谈经!”“没有文凭、寸步难行!”这是对待高考的两种不同态度,那么你对高考是怎么看的呢?

  (曾金红  提供)

  林晓君:从这两份名单可以看出,落榜者不应因为大学之门为你关闭就以为社会也将你拒之门外,这个社会不是大学办的,大学之外的领域无限宽广,要有真本事,能干出大学生不能干的事儿,辉煌的舞台就向你招手。正如习总书记说的,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陈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是问题,问题是考什么和怎么个考法,目前的考法,擅做奥数题,会背知识点的学生必然得高分。人才就是这一类型的学生吗?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希望高考制度能够更趋合理,避免“一张文凭压死人”、学用脱节,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不能让学子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谢利兰:人生成败其实与状元、落榜者的身份无太多关联。只要有进取心,在哪也能发光。有人说高考就是同龄人在一起,做份试卷,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今后和谁相知,和谁走一辈子,不管故事怎样,结局如何,一切都很美好!

  温丽容:谁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所以,很多的人就把高考作为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面对高考,我们没理由不加油,失败了绝不是末日来临,只是面临下一个选择而已,考场不是赌场,我们不能有压赌注的心态, 平常心才是最不平常之态。 事实已充分证明,高分不等于高能,落榜者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徐水宏: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亨利·L·勒迪格说过:“考试在当今教育界背负着恶名,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习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更聪明。”特别像现在我们中国的现实情况,无非是通过竞考来验证一个人的文化软实力。

  曾一聪:高考毕竟是寒门子弟跃出寒门的一条绿色通道。我国的高考可以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考试形式。(舒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