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科重大课题开题,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华师智慧”

04.12.2022  1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创性地将教育、科技、人才置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地位,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出新的战略部署。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教师教育研究如何回应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2月3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及师资供需配给研究”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开题报告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社科联等相关部门领导,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科院、东北师范大学等的课题专家组以及课题研究团队成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会。与会领导专家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出意见建议,对该课题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予以高度认可,希望课题组能够真正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贡献智慧。

策划好、部署好、落实好重大课题研究,用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代表学校致词,他高度评价说,此项重大课题开题报告会如期顺利召开,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也把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摆在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中更为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广大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者明晰了方向,有了思想引领。承担此次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研究,是学校参与服务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契机。学校将立足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新征程,集聚学校的学术资源与研究力量,全力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强保障,产出更多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奉献“华师智慧”。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特地为开题报告会录制了讲话视频。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位谋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径,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谋划,就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部署。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打造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他希望通过策划好、部署好、落实好这项课题研究,真正为国家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的破解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建议。

对于如何做好重大课题研究,任友群提出三点指导意见:一是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师教育看教师教育。要站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教师教育如何为建设科技强国、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和人才支撑。要着眼于2035年学龄人口变化,主动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开展研究,要把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变成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方向。二是要在研究中突出共性探索和差异侧重。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需求,从全口径出发对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厘清共性问题与特殊要求。比如,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等是共性问题。但同时,不同序列的教师队伍建设都有不一样的需求,如何为高等教育培养突破性研究和理论原创研究能力的创新型教师、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良匠之师、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高素质教师。要在共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满足各自的不同需求出发,分类施策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和建议。三是强化协同研究和实践探索。重大课题要服务于政策制定,要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为确保成果可用、好用,要结合实际先行先试。这项课题设计了多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参与的区域实验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建议跟教育部相关司局加强深度沟通,同时增加中西部省份和薄弱师范院校参与,探索建立多部门参与、各司其职的教师工作机制,让课题研究成果更有适应性。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建华出席开题报告会并代表省教育厅致词,对华南师范大学承担此项重大课题研究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刻,王红教授主持的“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及师资供需配给研究”正式开题,作为广东和华南师大首次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既是为广东“新师范”建设注入新的学术力量,也是用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朱建华希望课题组能够加强对广东省教师教育的研究。他强调,《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建设10所左右坚守师范教育、特色鲜明的院校,积极创建国家师范教育基地,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这些重大改革举措需要课题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教师教育政策咨询意见。他希望学校对课题组加强管理和支持,产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应邀出席会议。他指出,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花落华南师范大学,充分彰显了华南师范大学一流的教学科研实力和丰沛的创新创造活力。这是广东教育战线和社科界的一件大喜事。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师资供需配给,是推动党的二十大有关战略部署见诸于行动的重要体现。就如何高质量完成好这一重大课题,他谈了三点认识:第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根本遵循,确保研究方向坚定正确。第二,我们必须聚焦解答根本问题,确保研究过程纲举目张。第三,我们必须着眼达成根本任务,确保研究成果可堪大用。他期盼王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尽早交出优异答卷。

开题报告会由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马卫华主持。她表示,几位领导对华南师大做好本项重大课题提出了要求、表达了期待,让大家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希望课题组认真学习领会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用高水平的课题研究成果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不负大家的信任与期待。

全口径课题设计聚焦“大国良师”培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教育人力支撑

课题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教授代表课题研究团队作开题汇报,对于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点与难点等进行阐述。她指出,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作出新定位、提出新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要求,构建能够紧密对接需求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及师资配给体系。

为此,本课题在研究设计上凸显突破性、紧迫性、战略性与现代性,立足于联动教师教育体系与教师资源配置、强化供需对接、形成全链条研究闭环的研究思路重大改变,从培育“大国良师”,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出发,分别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序列系统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分析现有教师教育体系与师资新要求之间的不匹配,进而明确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涵结构与特征,为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分析框架。

王红强调,本课题的三大预期目标,就是着眼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研究如何培养“卓越之师”、“工匠之师”、“创新之师”。该重大课题研究将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需求、师资供给以及在合理供需关系或满足社会重大关切需要下政府主导的师资配给为切入点,建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师资需求预测、师资供给与供需关系模型,科学预判新时代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需求走势,为教师教育体系规划布局、科学决策以及师资配给政策优化提供参考,并结合区域实践探索为总体问题以及关键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地方经验和典型案例,前瞻谋划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推进路径,进而构建起一个服务大局、需求导向的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优化供需对接、有效调节的师资配给体系。

课题研究思路得到专家组高度肯定,切中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问题开展研究

开题报告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朱旭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教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孟庆国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邓友超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饶从满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善槐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朱德全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新平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瑾瑜教授等9位专家学者组成评议专家组,并推选朱旭东教授为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基于王红教授的开题报告,对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和高水平实施,分别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随后,专家组经过内部评议,一致同意该项重大课题通过开题,并对开题报告给出评议意见,专家组认为,本课题聚焦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抓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师资供需、师资配给等关键问题和环节,具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和教育咨政价值。

专家组指出,课题研究敏锐地把握党的二十大高位谋划教育发展,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角度作出的战略部署,切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高质量教育支撑的重大需求,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站位,全口径谋划设计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在理论研究、国际比较中探索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独特价值;并以系统性、前瞻性的调查研究从2035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对师资供需、师资配给提出预测,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创新性地与省级教师工作部门协同开展行动研究,在有代表性的省域进行研究成果实践验证,使得本项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课题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与资源保障都较为可靠。课题按照“原理政策—国际比较—师资供需—师资配给—行动研究—战略推进”的技术路线开展研究,突出问题导向,采取纵向上的教师教育体系、师资供需、师资配给与横向上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有机融合的条块结合、矩阵式课题管理方式,是一种适合重大课题研究的推进思路创新,课题设计较有可行性。

着眼于课题的高质量开展,专家组提出一系列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认为应加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内涵、功能与定位研究,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明晰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价值、结构及建设路径;并进一步聚焦研究重点,抓住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师资供需配给中的紧迫性、关键性问题深入研究,同时增进研究成果实践应用的普适性。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丁杰作总结讲话。她表示,课题组的详尽准备为课题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各位专家组对教师教育的真知灼见也增强了课题组产出优秀成果的信心与期待。她同时对课题的后续研究开展提出要求,建议课题组要注重研究的内容契合度、团队紧密度、成果创新性等,能够从理论产出、实践决策等方面拿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本项重大课题研究设计中区域实验研究的重要参与方,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和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原处长李松分别作表态发言。牟凌刚表示,浙江省一直重视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师资供需配给的优化,近年来在这方面有一系列改革创新,但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碰到一些难点痛点问题,希望通过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研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切入点,得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李松原表示,河南省三所师范院校参与了华南师大牵头的师范院校协同提质行动计划,参与本项重大课题研究也是推进师范院校协同提质的重要契机。河南是教育人口大省,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也为实验行动研究提供了充足而多样的样本。她表示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作好省域内统筹协调,为课题研究提供政策支持和行动保障。

作者/通讯员:白宏泰 | 来源:教师教育学部 | 编辑:郑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