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担当金融创新的发动机?

20.10.2015  18:14

本报报道,全国政协 经济 委调研组调研“大力发展中小 银行 ”,与会人士建议,让各类银行都有激发活力的机会。

去年1月,当马云雄心勃勃地说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话语时,不知有多少银行家因为听懂了马云的话而倍加警觉,不知有多少银行家只是当作耳旁风而浑然不觉。互联网 金融 已经对传统金融行业发起了冲击,不过,P2P们、第三方支付工具等等毕竟资本实力弱小,传统金融巨头们对付它们还算游刃有余,而银行业在加速引进互联网技术工具之后,似乎还过着安稳的日子。如今,BAT巨头纷纷踏足金融行业,特别是马云发动多起资产收购,着手布局支付、征信、信用卡业务甚至证券等金融全产业链之后,“我们来改变银行”已从口号化为行动,银行业终于感受到压力了,银行必须改变,正是当下不可逆的趋势。

公允地说,银行业特别几大国有银行并非不想改变,不想引进更多的创新工具,以化解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化解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几大国有银行更多地承担着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功能,因此,决策者不能不顾虑,如果几大国有银行变革步伐过大,引进创新工具过多,或许会引发系统化风险从而难以稳定经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尽管今年央行出台了多项精准释放流动性的工具,但是,几大商业银行只是被动应和,而在实体经济较为困难、信贷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如何释放更多的信贷给予实体经济以支持却创意无多,而对新经济的信贷支持,更是缺乏具有创新价值的新工具。

当下之计,一种选择可成为选项,在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变动作不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监管层可以放松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诸多限制,让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推出更多新融资工具,从而担当金融创新的主角。

央行近期取消存贷比限额、扩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语境下,中小银行的货币供给条件更为宽松,从而具备了放手城市商业银行创新融资工具的可能。相反,如果依旧限制太多,使城市商业银行难以推出新工具,还是按照旧的信贷条件放贷,那么,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的短路,即央行释放出保增长的流动性,而各商业银行却工具陈旧,难以嫁接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如果从口号化为行动,那么,最现实的动作应当是,给城市商业银行以更多的金融工具创制权,让他们担当起金融创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