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送的月饼
□媚子
刘彦师范大学毕业后,想着回家乡支持教育事业,没想被安排到最为偏远的红岩小学任教,连中秋节也没能坐上回家的车,独自一人在学校孤零零地过节。
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早上,刘彦打开宿舍门发现地上放着一盒月饼,他觉得好笑,这校长也真是的,哪有节后才发月饼的?这时,校长正好从他宿舍门前经过,见刘彦捧着月饼,他搔搔脑袋尴尬地说:“刘老师啊,你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老师,本来是要给你发盒月饼的,可学校的经济真的有限,实在不好意思啊!”
这月饼不是学校发的,那会是谁送的呢?难道是家长送的?刘彦立刻自己给否定了。这红岩村总共不到两百户人家,年青人基本外出打工,留下老弱妇幼,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带的班才十六个学生,全是留守学生。这老的老,小的小,哪来月饼送给他啊?
会是谁送的呢?难道是村长?刘彦想到了村长,因为他报到的时候,村长握着他的手激动得半天没放开。对,一定是村长送的。刘彦有些感动,红岩村穷得叮当响,村委办公室用的桌凳还是学生淘汰下来的,可还惦记着给他送月饼。刘彦觉得说什么也得当面谢谢人家,于是上门道谢。可村长一看见他就往他怀里塞了一大块本地的糯米糕,说本来该送月饼的,可红岩村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没能买到月饼。看着村长歉疚的表情,他知道月饼也不是他送的。
直到天黑,刘彦还在纠结这盒神秘的月饼。“干脆直接吃了算了!”最后实在想不出是谁送的,他不想再费脑筋。这时他发现,月饼盒子是开过的,边上还有撬过的痕迹,谁会送一盒开过的月饼呢?他打开盒子,眼前的情景把他惊呆了,里面整齐地摆着四个没有封装的月饼,而每个月饼被分成了大小不均的四块,更确切地说是每个月饼都是由四块不同颜色和大小的月饼拼凑而成的。他小心地拿起其中一块,一看,更为震惊,四块月饼来自四个不同的月饼,有蛋黄月饼、五仁月饼、水果月饼、豆沙月饼。他又拿起另外三个月饼,也都是由不同月饼拼凑而成的。看着看着,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原来,红岩小学地处偏远山区,教学环境差,生源少,很多老师都不愿意到这里任教。教育局没办法,只得每年派一个老师支教。这么多年来,支教老师来了去,去了来,谁也没有留下来。刘彦是唯一一个被分配来的大学生,他知识渊博,性格开朗,讲课幽默风趣,非常关爱这些留守孩子,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知道老师中秋节错过了车没能回家后,孩子们便商量给老师送件节日礼物。这些孩子的家长都在城里打工,中秋节厂里发了月饼舍不得吃,捎回给家里的孩子。因为月饼有限,没有哪个孩子能分到一个完整的月饼,于是他们想到了拼凑,每个人拿出自己分到的四分之一,再找来精致的月饼盒子,做成了这盒特别的月饼。
后来的一节美术课上,刘彦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画一个月饼,交上来的作业中,没有谁画的月饼是圆的或者方的。看着作业中那形状古怪、颜色多样的月饼,刘彦的眼睛涩涩的,他决定,明年和孩子们一起过中秋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