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东莞九成受访者被坑不出声 主要怕麻烦

13.03.2015  12:23

您在日常生活中有被侵害过消费权益吗?您有用实际行动来维权吗?“3·15”,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携手共治畅享消费”是今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即要按照“依法治国”理念,搭建维权共治新格局,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权”是今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中包含的重要元素。本报日前随机对100个东莞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人在生活中遭遇了消费侵权。而在这90人当中,只有38人采取了维权行动,其余58%的人选择沉默。

3·15消费者权益日是消费者自己的节日,跟每一个市民都密切相关。今年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更加突出了在“依法治国”背景下的“维权”理念,那么,如果你遭遇消费侵权,你会积极地去维权吗?

九成受访者曾遇消费侵权

在今年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前,本报随机对100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反映人们在日常消费中遭遇的“侵权”和“维权”的情况。在这100名受访市民中,有90人承认遇到过被商家侵害消费权益。值得一提的是,九成受访者曾遭遇消费侵权,其比例大大高于本报去年的调查结果。去年,本报同样在节日前夕做过问卷调查,当时有六成市民表示遭遇过消费欺诈行为。

被侵权了,会选择用实际行动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吗?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90名被侵害消费权益的市民当中,只有38人采取维权行动,52人选择沉默。也就是说,遭受到了侵权行为后,有58%的人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维权。

网购让消费者“很受伤”

这90名市民是在进行什么消费时遭遇的消费侵权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购物、商超百货、餐饮、电信、物流快递是消费侵权最多的领域,分别名列前五名。

本报此次问卷还对市民心目中最容易出现消费侵权行为的消费领域进行了调查,结果网络购物“一枝独秀”,63票的票数遥遥领先,其次是商超百货、电信服务、旅游、银行保险和房地产。诸如电影院等文化娱乐消费,则较少出现消费侵权行为。

尽管去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新消法”中规定了“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可无理由退货”等条款,更多地保障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的权益,但此次调查数据却表明,网络购物依然让消费者“很受伤”。

本次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受到侵权的消费者眼中,商家制定的“霸王条款”仍然是最常见的侵权方式,其次是价格欺诈、商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等。

据市消委会介绍,今年,市消委会将继续以“你曾在消费中遭遇过有欠公平的‘霸王条款’吗?”为主题,开展征集“霸王条款”的活动,敦促企业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维权多因“怕麻烦”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对于“如果要进行消费维权,你将选择哪种途径”的问题,有60名受访者表示会找商家协商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就算了;有33人选择了先找商家解决,不行的话就会找消委会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只有3人选择直接向消委会投诉,有1人选择直接找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反映;另外,还有3人表示会通过媒体将其侵权行为曝光。

消费维权,在不少消费者看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究其原因,有75名受访者认为消费维权的最大障碍在于“自己怕麻烦”。另外,有40%的人认为,消费者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以及不容易掌握商家侵权的证据也是导致消费维权艰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