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表明:超半数少儿没有阅读习惯

12.08.2014  20:29

制图/车田

本报联合手机腾讯网展开少儿阅读习惯网络调查,短短两天吸引逾万网友参加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丰西西

8月15日,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即将开幕。今年的书香节的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养成,在每个人的少儿阶段基本就可见端倪。如今,孩子们爱看书吗?他们喜欢什么书?本报联合手机腾讯网发起了一份名为《少儿阅读习惯调查》的网络调查,吸引了逾万名6-16岁的少年儿童参与(有些由父母代劳),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

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没有阅读的习惯,而“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中,51.6%的人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到两个小时”。

51.6%

每周阅读不足2小时

近年来,不少机构都曾发布过阅读习惯调查,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儿,调查的结果都不容乐观。近几年的国民阅读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阅读量一直在4.3本左右徘徊,我们不得不面对“世界读书最少国家之一”的尴尬。

这样的尴尬在本报的调查中同样存在,上万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51.6%的受访者表示,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不足两小时,这样的结果令人惊讶。而20.4%的人表示,每周花2-5小时阅读,“花5-10小时”的人群占受访网友的14.5%;仅13.4%的人表示自己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

然而,羊城晚报记者随机采访省内多位家长和学生了解到,“不足两小时”的人不在少数。

在广州一所名校上四年级的刘雅文告诉记者:“除了吃饭、睡觉和平时上课,我几乎都在‘刷题’。”从进二年级开始,她的周末几乎都在培训机构度过,“偶尔会趁爸妈不注意躲在被子里看童话书”。

50.2%

通常会在家中阅读

对于读书场所的选择,人们各不相同。记者留意到,50.2%的受访者表示“通常在家里读书”;17.7%的受访者“多在学校读书”;而14.6%的人选择的是“图书馆”。

“女儿大多都在家里读书,她有专门的书架。”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网购发达,买书回家看成了我们全家的习惯。”谭女士的女儿梓瑜并不喜欢去图书馆或去书店,在家看书更有氛围,“我有自己的书房,在熟悉的环境里看书会更自在”。

64.1%

少儿仍爱阅读纸质书

世界著名的网络书城亚马逊曾在今年4月发布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人表示会尝试阅读更多的电子书,有29%的调查者表示“购买越来越多的电子书”。调查也显示,大部分人阅读的纸质书数量还是超过电子书。

根据本报的调查统计数据,在少儿的阅读天地里,通过网络阅读的还是少数。

在本报列出的关于阅读方式的问题中,通过网络进行阅读排名第二,有26.6%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不过,无论是买书还是借书,64.1%的少儿读者还是更爱看纸质书,其中,有46.3%的受访者身体力行地买书来读。还有17.8%的受访者表示,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他们更爱借书来读。

不过,老师、同学、朋友、家长推荐,已经不是多数读者获取书目的主流方式,在本报列出的“家长、老师、同学朋友、崇拜的作家或偶像、其他”5个选项里,“其他”以30.7%的票数成为多数受访者的选择。

对此,广州市民谭女士告诉记者,自打女儿出生后,她就开始浏览各大育儿网站,从网上获取推荐阅读的书目。“现在网络发达,还可以看到国外的一些推荐,范围比以往更广,我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谭女士告诉记者。

38.1%

更爱童话故事类书籍

网络调查显示,童话故事类书籍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外读物,选择这一项的网友占32.6%;其次是小说类书籍,占15.8%;排在第三位的是科普类书籍,有13.8%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其中,有61.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更喜欢中国的读物。

不过,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还是高票当选少儿读者认知率最高的作家,有38.1%的受访者表示曾读过安徒生的作品。而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人气却并不敌80后作家郭敬明,有8%的读者表示看过郑渊洁的作品,9.7%的受访者称读过郭敬明的书。而去年摘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获得了8.3%的人气。

韶关翁源龙仙二小的13岁男孩谢郭凉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就是童话故事书。“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过年回来妈妈就会给我买童话书,我最喜欢的是安徒生童话。”他说,童话故事可以让他忘记很多烦恼。

12岁的女孩张文琪则告诉记者,自己更喜欢看科普文章。“我喜欢科普类的书,很有趣!”张文琪告诉记者,她平时最喜欢拉着爸妈问“为什么”。“有时候他们答不上来,我就跑去图书馆看书。”张文琪说。

12.8%

看名著没有看课本多

在补习班、兴趣班泛滥的今天,不少中小学生的周末都在补课中度过。就在几天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还深表忧虑道:“现在孩子的阅读本末倒置,打精神底子的书没读几本,看的全是轻松搞笑的。孩子阅读的格局不完善,阅读的生态很混乱,这是当下非常重大的问题。”

本报发起的调查中,戏谑性地把“课本”列进了常阅读的书籍选项中,意外的是,有32.5%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只有12.8%的受访者选择了名著,还有48.5%的读者选择了其他。

“主要是孩子功课太忙了,周末还要上补习班。”白领张女士的女儿小贝马上要读六年级,妈妈十分紧张,“毕竟升学的压力在那里。”所以,小贝喜欢的漫画书几乎全部被束之高阁。

曹文轩则建议,孩子们更要亲近其他类型的作品,特别是不以搞笑为主要审美趣味的作品——感人的审美的作品,或者是发人深省的作品。“不能总看流行书,还得看另外一些经典。比如,作为父母,你允许家里小孩只吃麦当劳和肯德基吗?吃是允许的,但不能只吃这些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