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调查:近四成大学生称和大学老师关系好

11.09.2014  15:55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到眼前,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的设立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每至此时,学生们都会纷纷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谢意。

  不过,在大学生眼里,教师节似乎更适合中小学生过,大学生对教师节不甚感冒。据年轻社交网站人人网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教师节调查显示,四成多大学生表示和大学老师关系淡漠;近五成学生称,大学四年和老师主要是在上课期间见面。

   大学生称老师难得一见 关系不深

  根据人人网教师节调查显示,48.6%的大学生觉得和老师的关系淡漠,更多时候是和自己的同学交流;25.3%的大学生觉得和老师的关系一般;27.1%的大学生表示与老师的关系不错,经常交流。据了解,这种现象大多是因为当下大学校园师生之间关系大多仅限于一间教室之内,人人网用户行为研究中心负责人分析,学生们进入大学意味着距离迈入社会更近一步,将更多的需要自我成长和体会生活,不再有初、高中生老师的全程“呵护”,新生代大学生要从期望值上降低对老师的依赖,大学生要学会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图书馆、校园公共网络等更多的信息来源,充实自己,碰到问题老师也会最大程度的帮助解答。

   大学生最不喜欢的上课类型 “照本宣科”排首位,老师有实践经验很重要

  公共课老师在讲台上拿着老掉牙的案例讲来讲去,台下的学生要么趴着呼呼大睡,要么偷偷玩着手机,要么看着闲书,要么点过名之后悄悄溜号,不少大学生用户对人人网如此反映他们的大学课堂状态。

  据人人网教师节调查显示,不少新生代大学生对大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各自的看法。在大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中,照本宣科型以35.3%的比例排在首位,大学生普遍觉得这种授课方式乏味,讲课没有激情;滔滔不绝跑题型以20.4%的比例位列第二,大学生觉得有些老师喜欢滔滔不绝的讲,偶尔出现跑题,会说些与课程无关的东西;天马行空型以15.1%的占比排名第三,一些老师讲课天花乱坠,不着边际,也让大学生们听得云里雾里。

  但大学生对于专业课老师的评价远高于基础课老师,有不少大学生表示,他们喜欢的专业课老师多是既有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课本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受到年轻大学生的欢迎,专家分析,这也和大学生们普遍面临着社会实践和未来找工作有关系,目前国内很多大学校园也会外聘不少在专业领域有建树的行业专家,所设课程也都受到大学生们的追捧。

  在今年的教师节到来之际,不少大学生还是表示会送给大学老师礼物,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赠送。但就整体而言,大学生和老师的感情不及中小学生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