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研微信犯罪受害者女性居多 吁微信实名认证

10.08.2014  19:50

  广东新闻网广州8月8日电 (索有为  马远斌)广东高院8日披露,该院日前对微信犯罪的一项调研显示,2012-2013年,广州、佛山、珠海、梅州、韶关五地法院受理利用微信进行犯罪的案件达85件,涉及罪名主要有强奸、抢劫、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等,受害者以女性居多。 
  调研结果显示,在受害女性中,大、中学生往往是犯罪分子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在微信中,交往双方难以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家庭背景和个人品质等内容,犯罪分子很容易把自己塑造成军官、公务员和企业家等成功人士迷惑对方。女大中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喜爱交友,对微信的交际功能有依赖,容易轻信他人。在网友见面前,往往不能预见潜在危机而“单刀赴会”,从而被强奸、敲诈勒索或非法拘禁强迫其加入传销组织。 
  据统计,2012、2013两年间,珠海法院受理的4宗强奸案中,犯罪分子均是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结识被害人,见面后对其实施强奸。 
  调研称,寂寞的中年女性是受害的另一大主体。她们大多由于家庭、婚姻、心理等原因通过微信与陌生人聊天,以此满足内心空虚,在建立起对对方的信任后,往往成为受害者。 
  性是微信犯罪的另一主题。卖淫女在微信上发布大量照片,通过微信“摇一摇”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搜索用户并添加“好友”,通过微信招嫖,在聊天中谈妥价格、时间、地点,实施卖淫嫖娼活动。这其中却不乏借机侵财的案例。“卖淫女”邀请男性被害人见面,进而或单独或与他人共同实施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而受害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敢及时报案。 
  “注册门槛低是微信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广东高院调研人员称。微信可通过QQ账号和手机号码注册,而犯罪分子可通过多个QQ账号和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微信账号,使用化名实施犯罪,从而对警方快速破案造成一定难度。 
  隐私保护不力是造成微信犯罪的另一重要原因。微信软件隐私设置中,默认“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若用户未将此默认选项关闭,犯罪分子通过“摇一摇”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即可看到附近几百米甚至1000米范围内的微信用户,浏览个人信息,筛选作案目标,发出聊天信息进行搭讪。由于距离近,见面易,犯罪分子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往往约其外出,从而实施犯罪。 
  调研报告建议,微信运营商亦要在软件中增加一些警示语,比如“请设置陌生人浏览权限”、“不要轻信陌生人”、“请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等内容。 
  “微信应该进行实名认证,对已注册的用户要限期完成实名认证。微信用户黑名单制度也有利于对风险的控制。”广东高院调研人员称,“微信用户也要有保留完整聊天内容的习惯,受害时这些记录就是电子证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