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仰不如谈情结
假装在路上 陈坚盈
这年头,凶猛谈信仰不如淡定谈情结。
信仰或许需要空头理想等来支撑,情结则可以深有渊源,也可以莫名得纯粹,是一种不需要理由的偏执。旅行因为未卜给人无限的想像,所以关于旅行的情结也无处不在,这种憧憬式情结有时候可以不被世人理解,有时候也能够被旁人所感同身受。
参加过越战的王大爷三年前刚去世,他的越南情结浓得化不开。还在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想带他去香港坐游轮吃吃烤火腿,他不感兴趣,带他去上海看东方明珠,他也不感兴趣。他说如出省,只想去越南广宁。当然,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还过着单身生活的李老师,前几天微信还在转发很多年前就热现网络的《最容易发生艳遇的十大城市》的帖子。虽然要是艳遇来临,她不一定会欣然接受,但她和很多带着文艺情结的人上路一样,对旅途总充满难以说清楚的艳遇情结。
旅行情结可以独自拥有,也可以人云亦云并备受心灵鸡汤“蛊惑”。王大爷的越南情结与李老师的艳遇情结并没有可比性,但都理应受到尊重,因为情结没有高低,也没有谁比谁高尚。
很多西藏朋友对珠海有莫名的情结,因为珠海旁边是澳门,至于为何不是深圳情结,他们也说不清楚;很多大陆人对台湾也有莫名的情结,尽管这种情结多半会被解读为先入为主,但也无伤大雅。诸如此类旅行地理意义上的情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不胜数,比如俄罗斯情结、朝鲜情结、巴黎情结、拉萨情结、北京情结;从旅行倾向及类型上,又有高原情结、大海情结、国际都市情结、荒郊情结……以至于有时候简单粗暴地问别人最喜欢去哪里,不如故作深沉问有什么旅行情结显得有文化。
有那么一阵子,人们习惯谈原罪与原乡。如果用这种思维来求证旅行,情结看上去也并不是那么经不起推敲。正经点说,旅行情结还应该与人的成长经验与知识结构有关。比如很多人从小就有离家出走的情结,小时候不懂,没有强烈的方位及距离感,以为钻过隔壁院的狗洞,到另一个院子转悠就算是离家出走,如今很多人钱包鼓了,腰板直了,却认为必须漂洋过海,狠下心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祖国才算离家出走。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情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结。陌生的人,天大地大,你有什么解不开的旅行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