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本球:罗定市守护文物的“民间卫士”

20.09.2015  10:11
谭御史祠由青砖砌成,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祠堂原来的面貌、降低修缮成本,谭本球辗转奔走,到城区“三旧”改造项目工地寻找青砖。

  从繁华的罗定市大新前路边的巷子前进几百米,就来到罗城街细坑村委石围社区。和外面热闹的街道相比,这个距离大新前路仅几百米的社区显得十分清静。沿着硬底化道路前行,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在一片民居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罗定市文物保护单位——谭御史祠。走进祠堂,可以看到祠堂已修缮一新,但却很好地保持了建筑的原貌。祠堂里的好几个天井上都种有花草,一位老人正细心地为花草浇水。他,就是罗定市谭御史祠管委会会长谭本球。

  今年69岁的谭本球长期投身于罗定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在罗定学宫、谭御史祠等文物建筑的修缮过程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谭御史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一起三座合院式古建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几十年里,谭御史祠曾被用作仓库、军营、学校等,其文物的价值一直鲜有人注意。2003年,一位知名的考古学家来到罗定市考察,谭本球陪同他参观了谭御史祠。该考古学家参观后认为,这座祠堂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希望能对其进行修缮,尽力还原祠堂原来的面貌。随后,谭本球联络了谭氏宗亲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规划谭御史祠的修复工作。2007年退休后,谭本球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祠堂的修复工作中。为了筹集修缮资金,谭本球多次组织召开谭氏宗亲会议,号召大家出钱出力,保护祖先留下的东西。

  修缮工作开始后,谭本球带头出钱出力,全身心投入。谭御史祠由青砖砌成,为了最大限度地恢复祠堂原来的面貌、降低修缮成本,谭本球辗转奔走,到城区“三旧”改造项目工地寻找青砖。找到合适的青砖后,还要用砖刀一块一块地将青砖上的水泥削掉,装上拖拉机运回谭御史祠。整个过程辛苦又枯燥无味,他硬是顶着烈日将城区各处的青砖运回谭御史祠。青砖运回来后,他又亲自动手,砌天井、修补屋顶等。在他的努力下,谭御史祠的修复工作顺利进行。

  经过谭本球和谭氏族人的努力,如今谭御史祠已经焕然一新,除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祠堂原来的面貌,还新修建了回廊、功德廊、名言廊等,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祠堂重新焕发生机。虽然为谭御史祠的修缮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但谭本球并不居功。“谭御史祠几百年来一直得到我们宗亲的重视和保护,才有今天这个框架。我觉得前人都努力去保护这些文物,我们后人也应该把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保存好,这样才对得起祖先。”谭本球说。如今,退休后的谭本球每天都会来到谭御史祠,负责祠堂的日常维护。外地的谭氏宗亲常会寄一些花木回来,谭本球就将这些花木栽种到祠堂的天井里,并每天悉心照料。如今的谭御史祠花木成荫,为这座古词增添了几分清幽。

  谭本球热心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罗定另一知名文物古迹——罗定学宫的修缮中也有他的身影。清理杂草、运送建筑材料、铺设青砖地板……学宫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他忙碌的身影。谭本球认为,文物古迹是先人聪明才智的展现,也是值得后人为之骄傲的东西,必须将它们保护好。保护好罗定的文物古迹,就是守护罗定的城市记忆,守护100多万罗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文物古迹的行列。”谭本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