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吉安书记晒财产官员:希望不只小鱼虾晒财产
胡劲松
对话人物
胡劲松,45岁,湖南省湘潭市市委党校工会主席,正处级。关注时事,热衷环保、公益活动,在湘潭当地是网络名人。
对话动机
近期,一组关于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王萍佩戴大量手表、首饰的帖子流传网络。9月23日,吉安市回应,经查,网帖系吉安市峡江县涉嫌受贿、正在由检察机关查处的原县长涂建忠的家属所为,属恶意诽谤中伤。
24日,胡劲松在微博公布了自己家庭收入和财产,并指名王萍一起公示个人收入和财产。微博发出后,网友有赞有弹,有人对胡劲松勇于公布财产的方法表示支持;也有人质疑胡劲松公布的“家庭年支出3.5万”不切实际,“是借王萍出名”。
“我是对事不对人”
新京报:王萍的新闻在网上很火爆,你怎么想到要公布自己财产的?
胡劲松:也没什么特别的考虑,王萍书记这个事之前,广西一位副检察长在网上公布了财产,我为这位检察长的举动叫好,如今,官员自曝财产还是要顶住很多方面的压力的。
我一直都很关注反腐领域的话题,当官十几年,我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为了表达对官员财产公示的支持,我就把家庭收入公布了。
新京报:为什么又想到约王萍一起公示财产呢?
胡劲松:王萍这个事出来之后,我就觉得当地政府的回应挺没有说服力的,就把广西副检察长那则新闻后的关于我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的回复贴在了微博上。
新京报:所以公开财产并不是针对王萍这个事件?
胡劲松:对,我支持官员财产公开,这次发的微博之前就发过,只是复制粘贴而已,完全是对事不对人,没想到后来网上那么热闹。
新京报:对王萍事件,你觉得当地政府的回应没有说服力,为什么?
胡劲松:首先当地政府说网帖是在查官员的家属“恶意诽谤中伤”,但问题不在于谁发了这些帖子,而在于王萍书记佩戴那么多款首饰的事情是否属实,这是其一。再有就是王书记说那些首饰是个人收入所买,既然网友们都这么好奇,她若觉得自己冤枉,何不干脆公开每件首饰的来源,以平悠悠众口呢?
新京报:你希望借自己公开财产给王萍书记做个示范?
胡劲松:人家级别在那摆着,我这么一点儿职务哪敢说“示范”。只是觉得我作为官员,平白嚷嚷别人公布财产没有说服力,我先自己公布了,再要求别人也有底气。
“没指望王萍会接招”
新京报:截至目前,王萍对你的邀请尚未回应,发这条微博之前,你设想过对方的反应吗?
胡劲松:想过,最大的可能还是默不作声吧,等这波舆论冷却了也就没事儿了。老实说,我没指望王萍书记会接招。
新京报:网上会有一种声音,说(市委书记)不回应就证明心里有鬼。
胡劲松:我不这么认为,在中央没有统一要求、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不能说官员不公布财产就一定是贪官了,我们国家那么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公开财产的就这么几个,那还了得。现有形势下,让一位市级一把手主动公布财产确实不太现实。
新京报:为什么呢?
胡劲松:我们私下里常开玩笑说,书记公布财产了,那市长、纪委书记要不要公布?牵扯面太广,也没有一个现成的标准可以参考,所以我说现阶段我国官员财产公开这块,时机还不够成熟。
新京报:这个时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胡劲松:对政府而言,是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从民众角度来说,是不是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现在一说官员公布财产网上就喊打喊杀的,这种情绪也会给一些官员造成负面影响。
“不怕引火烧身”
新京报:微博发出后,有人质疑你,特别是家庭年支出3.5万元,很多人觉得不可能。
胡劲松:有网友说3.5万太少了,又供学生又养车,再省也不可能这么少。但确实是实情,我儿子读书一学期学费1900元,中午晚上吃食堂,一个月伙食费大概400块,没参加任何培训班。
我2003年起就彻底吃素了,爱人因为体质原因对海鲜什么的过敏,我俩平常在家就俩青菜,外面吃喝的时候很少。
新京报:有网友说,你支出那么少,肯定是吃公家的喝公家的,才攒下不少钱。
胡劲松:前段时间我把我们单位上半年招待费用的单据贴在了微博上,到目前我还没支出过一笔招待费,我还开玩笑说是不是我人缘儿太差了。我平常不抽烟不喝酒不吃槟榔(湖南当地有吃槟榔的习惯),确实没什么开销。
新京报:有人质疑你这么做是搏出位。
胡劲松:没有搏出位的想法,一条微博肯定也反不了腐,大家对这个问题这么关心,从侧面也反映了公众对反腐的期待,希望决策层能够考虑到这种期待,加快相关决策的出台。
新京报:受到这么多质疑,会不会觉得委屈,这不是引火烧身了吗?
胡劲松:不委屈,主动公布家庭的收入支出,就做好了把一切让别人审视的准备,网友的质疑也有一定道理,我朋友都开玩笑,你不抽烟喝酒不吃肉,也不去洗脚唱歌,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嘛?
有质疑有回应,讲清楚了就没事了,我从来没害怕过引火烧身,欢迎各种监督。
新京报:这两天周围人的反应是什么,他们支持你吗?
胡劲松:我姐姐和弟弟,还有一些老领导都给我打电话,你趟这个浑水干吗,人家公不公布财产跟你有什么关系。关于官员财产公开,官场上现在是能不提就不提,算个敏感话题。
新京报:当地官员都怎么看待你的做法?
胡劲松:反应挺平静,就是一条微博,之前网上我发表的言论也很多,我的同事们都习惯了。
官员公开财产绝非一日之功
新京报:有网民希望借你公示财产掀起一场官场的“冰桶挑战”,被点名的官员公示财产,不公示就捐款。
胡劲松:这是一种很美好的设想,但不现实,真在官场弄一个,抛出的不是冰桶,怕是开水和硫酸啊。
新京报:但这两年陆续也有一些官员主动公布财产,怎么也算开始了。
胡劲松:可进展缓慢啊。你去梳理最近几年公布财产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像我这样被官场“逆淘汰”的选手,不担任实职,手里也没有太多实权,都属于小鱼小虾的官员。
新京报:对官员财产公开,你有怎样的预想。
胡劲松:官员财产公开作为反腐的重要一步,民间和学界呼声已经非常高,也有一些官员做了尝试,算是开始,但是之后路还有很长,而且并不会太平坦。
新京报:原因是什么?
胡劲松:从法律制度层面讲,现在还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缺乏顶层设计和制度支撑。在技术层面上,因为历史原因,我国基本信用体系还不健全,有的官员嘴上喊着清廉,但是一查家里堆着上万上亿的现金。信用体系的建立用包含货币政策、银行监管等各种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一日之功。
新京报:所以你对此的态度是悲观的?
胡劲松:从大方向讲是乐观的,官员财产公开是大势所趋,但从进程上讲是悲观的,因为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进展艰难。我希望有天公布财产的官员不只我们这些小鱼小虾,整个国家吏治清明。
你看这两年我国的反腐态势,那么多过去认为不可能的大老虎落马,说明中央是下了大决心的,所以我对未来还是有蛮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