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五年规划》开播
昨天,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播出第一集《规划中国》。
五年计划和规划始于1953年,这是占世界上人口1/5的中国实施的一项伟大实验。60多年来,从“一五”到“十三五”,每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都是一幅治国蓝图,对中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社会变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五年(计)规划”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国家蓝图,它如何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如何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纲领,如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发展蓝图,必须“有战略”、“有布局”、“有步骤”地铺陈开来。
本集将沿着“五年(计)规划”的时间大脉络,通过重大节点的具体项目和人物故事,解读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一步步塑造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建国初期“建根系”、“造血脉”、“强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规划“成森林”,“拓视野”,并迎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
本集将从“一五”时期的156个项目出发,途径“三五”时期三线建设等历程,一路追寻,瞭望“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全新的战略规划远景。
在今天的节目中,您还将看到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如何创建,新中国如何从“一五时期”的七个化工项目开始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如何从156个工业项目,打下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
在海拔2000多米的雅砻江,在绵延的崇山峻岭之中,工人们肩扛60米长的重达2吨的锚索,像钉钉子一样,钉入山体,确保山体的稳固。而这样的锚索需要17000多根。这里即将建设成中国的第三大大型水电基地。目前,中国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3亿千瓦,世界第一。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这些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吃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洞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们还将在这里住一年左右。
在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上,在高100多米的高塔上,正是这些电路工人们用他们在大山深处跳出的孤独而美丽的“高空中的舞蹈”成就了一天比一天增长的输电线路,如今已达百万公里以上。
年近八旬的韩吉禄老人是投身“三线建设”的第一批建设者,当年到贵州大山时,他只有19岁。正是成千上万个像韩吉禄老人这样的建设者投身“三线建设”,进山洞、分散、隐蔽,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经历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的努力,才把贵州从无到有建设成中国今天成体系的航空基地。
中国白茶发源地安吉,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村民年收入十万、几十万,在这里,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村民笑说自己比县长县委书记收入都要高,都要幸福。
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区域一体化等等,都是规划的作用。而这正是规划的力量。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这就是规划的意义。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说,经济发展本身是产业不断升级、技术不断创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港口也必须不断地完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是市场自己解决不了的,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必须两只手同时用。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用几句古话强调五年规划的作用。他说,不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大国要有蓝图,大国要有目标管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国宝则评价,我们通过规划的科学地实施、科学地制订,确实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每次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央视 财经 频道3月8日21:10播出第一集《规划中国》,3月9日12:30重播。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