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监局试行建立科技防腐及监管体系初见成效

17.05.2014  21:12

  省质监局去年确定中山市局为全省质监系统推进科技防腐工作试点单位,以《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科技防腐及监管体系建设》为课题,按照“源头防治、节点控制、过程管理、综合考核”的工作思路,搭建了全省质监系统首个科技防腐及监管平台。该平台由用户管理、风险防控、执法巡查管理、轨迹查询(一期)、数据交换、业务监察、执法监察、查询统计、综合评价(二期)子等九个系统组成,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共享化、传输网络化、管理电子化。

   梳理”优化风险监管结构前置。一是 理顺监管架构。中山局针对行政执法、质量巡查、特种设备巡查、检验抽样等业务,重点对监察人员实施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可利用该平台对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资料、任务规划、完成情况、任务反馈进行实时监管,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理顺工作职责。目前,80多名执法巡查人员资料已完成录入,共分配监管(巡查)任务1400多个; 二是 厘清风险节点。平台以该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内容为依据,梳理出352个风险点、301条防控措施、80张权力流程图、33个风险防控表格、16个廉政风险防控表格,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清单”,监管人员也可通过该平台实时查询了解本部门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图及防控措施,全面实现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 三是 强化风险管理。各部门可通过该平台提前设定工作任务的风险节点、防控措施、防控目标、监督人员等内容,使工作流程与任务规划保持一致,真正实现“流程自定义、过程全管理”的监督模式,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

   着眼“定位”科学规划监管行为。一是 事前防控强化廉政监管。该局购买了30台智能手机“执法通”,对监管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进行定位跟踪,并具有风险提醒、现场调查、拍摄取证、结果描述、信息上传等功能,实现行政执法“一站式”服务;根据单一岗位、单一人员的职责及工作内容,开发廉政风险点开机自动提醒、“廉政小秘书”、任务日程提醒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廉政意识; 二是 事中监控规范执法行为。平台能够根据任务规划设定的位置、路线、流程、结果等内容进行实时监管,当监管人员在位置确认、路线巡查、任务执行等环节产生误差时,平台可通过“执法通”发出风险预警提示,以达到在工作中控制风险预防腐败的目的,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有力推动了具有中山质监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是 事后监督提升行政效能。该平台采用分级风险管理,将监管任务完成情况表现为绿色(低风险、已完成)、蓝色(较低风险、未完成)、黄色(中等风险、限期未完成)、红色(高风险、超期未完成)等四个等级,使各部门负责人直观了解部门潜在风险,及时解决存在隐患;该平台还可将每位监管人员的任务规划数和实际完成数,通过图表形式进行数据比对,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科学、系统评价,真正实现廉政建设力度和行政执法效能“双提升。

   及时“反馈”提升廉政监管效能。一是 信息统计促科学监管。该平台能对任一执法人员在执行任务的时间、路线、企业信息、执行过程、调查情况、调查结果等内容进行统计,并上传记录在平台网络终端;各部门也可利用该平台,对行政监管任务的风险节点进行跟踪查询,进一步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同时可对本部门工作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提升任务规划的科学性。 二是 程序跟踪促规范监管。执法、巡查人员需通过智能手机“执法通”或者科技反腐平台进行行政处罚案件的登记,进一步从源头上对行政处罚进行规范管理,为该局在行政执法全过程的监管奠定基础。而该平台基于位置信息和定位技术,监察部门只需在平台上即可实现任务查询、风险监控、执法监察一体化。 三是 综合评价促合理监管。目前,该平台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该局将进一步拓宽平台终端服务功能,结合廉政建设考核要求,将各部门、各执法人员日常工作绩效以及其他科室的绩效考核纳入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合理监管。(中山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