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链理论与运行模式”受到关注
质量是一个链。21世纪的质量必须在组织的群体中得以完美的实现,质量波动和质量损失需要在组织群体中共同控制,质量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需要依靠组织的群体共同提升。这是9月6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美质量交流研讨会传出的主要信息。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针对当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不是一个组织所能驾驭的客观要求,从供应链、价值链、质量链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方法。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在会上提出的“质量链理论与运行模式”,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在现代生产经营模式背景下,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实现过程通常不能由单个组织独立完成,需要多组织、多要素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减少过程波动、降低劣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的质量管理方法难以适应现代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需要研究对多组织、多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质量链理论是在供应链和价值链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质量链是“组织群共同参与实现的质量过程集合体,是质量流、价值流运行的载体,是实现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特性的物质表现形态”。
据了解,这个研究成果在隧道工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众出租汽车、复地集团、中远物业、山西永济电机厂等项目和企业中都得到运用并取得较好实效。例如,上海外环越江隧道工程项目公司由于运用沉管隧道质量链管理方法,被招标方以比竞争对手高出10%的标的中标;大连路隧道工程建设项目运用质量链管理方法,提前9个月完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通过对服务质量链中登机、安检等关键链节点的分析与控制,以“共建文明空港”、“首问负责制”等耦合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中美质量交流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是由中国质量协会和美国质量学会共同主办。此次研讨会,来自美国和我国各质量组织与科研机构的质量专家学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质量工作者等百余位代表,共提交86篇学术论文。(引自国家质检总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