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两个省级贫困村以特色种养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行走在惠东山区一带,满目苍翠,不少山村的绿化覆盖率较高。但是受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山区发展较为滞后,一些山村属于省级贫困村。这几年,通过开展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发展旅游,小山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的惠东县多祝镇下鉴村和高潭镇中洞村,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两村的绿化覆盖率均接近50%,村里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下鉴村里种了不少果树,这几年开始种植茄子和马铃薯,而中洞村则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养蜂和种茶。两个省级贫困村通过特色种养摘掉了“穷帽”。
村民爱绿护绿意识强
走进多祝镇下鉴村,只见村里村容整洁,树木郁郁葱葱,不少是果树,生长茂盛。下鉴村村域面积4.3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262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9%。
村干部黎卫权说,近年来,下鉴村在市、县、镇三级大力支持下,绿化美化效果显著。由于乡风淳朴,村民有较强爱绿和护绿的意识,村里不少树木有近百年历史。
下鉴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绿色丛中掩映的曾经是破旧的住房。通过帮扶单位惠州市府办的挂钩帮扶,下鉴村的样貌发生极大变化,新建起文化广场,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广场旁边是宽敞的卫生站,危房户住进新楼房,还解决了部分村小组的饮水问题。
从下鉴村再往大山深处走,来到高潭镇中洞村。这里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的接合部,总耕地面积800亩,全村人口1080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
中洞村最引人瞩目的是中洞革命纪念广场。该村四周高山峻岭,古树参天,怪石嶙峋,羊肠小道曲折崎岖;农田阡陌交错,农舍星罗棋布,青山、绿水、田野和村舍构成一幅恬静优美、诗意盎然的田园风景画。
中洞村民丘海标与另外一位村民守护着中洞村4万多亩山林,作为村里的护林员,丘海标每天穿行在山林中,走在狭小崎岖的山路,护林、防火、防盗,数十载的坚守让这片青山更加郁葱,保护住西枝江源头的绿水。
丘海标说,在中洞村,早些年山里还有乱砍乱伐的行为,护林员及时进行制止并报告给村委会。近年山里基本没什么情况发生,未再发现乱砍伐行为,也没有发生火灾情况,“这说明大家保护山林的意识在提高,我们的工作没有那么辛苦了”。
深山里养蜂酿“甜蜜”生活
在中洞村山间,可以看到不少排列整齐的蜂箱,成群的蜜蜂嗡嗡飞过。这些小蜜蜂可是中洞人的“大宝贝”。
蜜蜂对环境特别敏感,只有生态环境良好才能发展养蜂。养蜂技艺在中洞传承数百年,以前只有零散的养殖户,如今大部分村民都在养蜂,村里已有3000多箱蜜蜂,这是中洞人享受的“绿色福利”。小蜜蜂酿就“甜蜜”生活,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贫困户戴元标通过养蜂很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他家养蜂的数量达120箱,加上养牛等每年纯收入达到约6万元,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2000元。脱掉贫困帽子的戴元标喜上眉梢,“现在干劲更足了,我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在中洞村,除了听到嗡嗡嗡的蜜蜂声,还能嗅到隐隐的茶香——山间种植了不少茶树,这也是当地的特色种养项目之一。
种茶人蓝志坚在高潭开发的茶树面积达200亩,其公司的茶叶产量每年为1万斤以上,春茶大约在400元1斤,夏茶便宜些。他在中洞村注册了“红都春茶”的品牌,希望用品牌战略,把当地农户都带动起来种茶。
“中洞村生态保护好,土壤好,产量高,不开发绿色健康有机茶就是浪费。”蓝志坚说,他希望带动当地茶叶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来到下鉴村,郁郁葱葱的树木中不少是龙眼和荔枝等果树。龙眼、荔枝的行情存在“大小年”,有的年份好,有的年份则行情不好,行情不好的时候,村民收入没有保障。
传统的农业村是在农业上做文章。前几年,下鉴村与惠东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该村建立20亩茄子种植基地,并聘请贫困户进行种植。有龙头企业的技术帮助,收成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农户种植更有保障了。
惠东的冬种马铃薯效益不错,目前主要在稔平半岛一带种植。下鉴村有村民曾经试种,但亏本后不再种植。后来惠东的马铃薯种植龙头企业前来查看下鉴村的土质,发现适合种马铃薯,通过技术传授,下鉴村村民又开始种植马铃薯。
下鉴村还建了一间农资加盟店,一方面方便村民购买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村里将加盟店出租给个体户经营,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一举双得。目前下鉴村村集体年收入达11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约810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
致力开发“绿色+红色”旅游
深山里的中洞村还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6月挂牌。
高潭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被称为“东江红都”,中洞村有一座建于清末年间占地570余平方米的客家围屋——百庆楼,这里曾是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心脏”。
曾在战争年代损毁的百庆楼如今已修缮完好,远远看去,气势恢宏。楼内陈设展出众多革命历史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当地致力于开发红色旅游,每年吸引数万人次游客来到中洞村,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
游客是中洞村蜂蜜销售的主要客源,再加上该村的蜂蜜质量较好,货真价实,一直供不应求。蓝志坚在中洞村注册的“红都春茶”品牌,也是考虑到红色旅游有助品牌推广。
今年是高潭区级苏维埃政权诞生90周年,高潭将建成3个基地、办好十件实事作为献礼。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开展,高潭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步入发展黄金期,“东江红都”将更红火。
下鉴村作为“绿色村庄”,也有意向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果园采摘、农家乐等。
目前惠东蓝色滨海旅游人气很旺,当地正在引导滨海旅游向山区腹地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有效地进行淡旺季互补,塑造独具惠东特色的旅游品牌,力争把包括高潭在内的惠东革命老区打造成为“小井冈山”。
山区往往存在村庄旅游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游客来了,却没条件留下来过夜。为此,中洞村开始发展民宿业,把客人留住。由中洞村教学点改建而成的民宿已正式对外开放。此外,与之相邻的中洞村活动中心也腾出几个房间。
路通才能财通,当前制约惠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交通。随着2016年底潮惠高速通车,潮惠高速至高潭连接线改扩建工程日前也启动建设,相信随着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的改善,中洞、下鉴等惠东山村将迎来新的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