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认定”要不要看餐桌饭碗?

17.10.2015  11:36
近年来,“划定贫困线”“演讲比贫”等新闻屡屡出现在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环节,如何甄别“真假贫困生”,让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俨然成为高校的一道难题。

    一则“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吃得好或无缘助学金”的消息引人关注。

  近年来,“划定贫困线”“演讲比贫”等新闻屡屡出现在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环节,如何甄别“真假贫困生”,让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俨然成为高校的一道难题。“以食堂消费参评贫困生”这一规定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贫困生认定标准如何才能兼具科学严谨、人性关怀?记者进行了调查。

   贫困生认定盯上饭碗 回应:只做参考

  “中晚餐平均消费超6.2元或无缘助学金。”日前,华中农业大学有学生在网上发消息称,该校贫困生认定要查询过去某一段时间内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璟告诉记者,其实并不存在这一具体标准,6.2元的标准只是部分学生自己推算。学校在关注抽样时间段内的餐均消费偏高的贫困生,也关注餐均消费偏低的非贫困生,并分别进行复查。

  记者在该校调查时,多名学生向记者证实,学校的确发布了一份15天食堂消费偏高的贫困生名单。对贫困生同学来说,餐费进入全学校食堂消费前10%的行列,就有可能被学校复核,乃至取消贫困生资格。有贫困生根据15天的餐均值推算,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

  记者观察到,在该校食堂的经济型套餐窗口,一荤一素加米饭套餐3元,两荤套餐3.5元。其他套餐窗口,一荤一素每份7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贫困生告诉记者:“贫困生如果需要改进一下伙食,或者一段时间内身体有病,需要增加营养,那怎么办?如果有假贫困生故意在食堂少吃,而跑到校外偷偷大吃大喝,这样的评定标准岂不成了摆设?

  学校的苦衷也不少,校方无法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财务信息,只能通过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判断。

  该校园艺林学学院辅导员金帅说,通过近期餐均消费核查发现,该院有30多名贫困生因为消费高进入了全校在校生餐均消费数据的前10%。所以,学院将对其进行重点详细复核,并综合了解其他情况,如果的确属于“假贫困生”,将从贫困生名单中“剔除”,让助学资源物尽其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