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购物忙消费陷阱多 市民需提高防范意识

13.02.2015  11:12
春节越近,年味越浓,市民的购物情绪愈发高涨,商家也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为提醒广大读者规避一些不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度过一个愉快的新春佳节,近日,记者走访了市消委会。市消委会提醒,市民面对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商品促销,须要理性消费、谨慎消费。

  梅州网讯 春节越近,年味越浓,市民的购物情绪愈发高涨,商家也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为提醒广大读者规避一些不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度过一个愉快的新春佳节,近日,记者走访了市消委会。市消委会提醒,市民面对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商品促销,须要理性消费、谨慎消费。

  理性面对 商家“明促暗陷”

  临近春节,不少商家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折扣、返券、买一赠一等活动诱导消费者循环消费,但这种方式实质上必须购满规定数额的商品才能够享受。市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对参加优惠活动的商品范围要明确,理性消费,消费前应了解返券赠送的价值商品是否真实存在(如购满300元送100元,但实际店里并没有赠送的等价物品),注意折扣商品是否滞销品,“买一赠一”的商品是否是临界食品或残次品。

  勿贪便宜不索发票

  许多消费者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形: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如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许多商家便会以商品折扣大无利润的理由打发消费者要发票的念头,或要求加收“点税”,或诱导消费者称“不开发票就可以享受优惠价”。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蝇头小利牵着鼻子走,应据理力争。对一些金额不大的商品或服务,如商家只提供收据,则需要求商家在收据上写明交易内容和价格,并加盖能识别店家身份的印章。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不管在任何地方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都要提高防范意识,保留各种交易证明,便于维权。对违规不开发票者,市民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谨慎选择美容产品

  美容美发行业鱼龙混杂,而春节前又正是美容美发的高峰期,不良商家们也趁此机会“下好饵料等上钩的鱼儿”。市消委会建议市民特别是女性朋友,在接受服务前事先了解一下行情,明晰服务内容,确定服务产品和质量。尽量选择较熟悉或有知名度的美容美发店,避免在服务进行中挨宰;在烫染发前或使用某种新的化妆品前,应该先做皮试,以免皮肤过敏引发纠纷。

  洗涤衣物三注意

  冬季和春节前都是洗涤衣被高峰期,许多市民一般都会将羽绒衣被或羊呢衣物送到洗衣店进行干洗。市消委会建议市民,一是尽量选择品牌大、信誉度高的正规洗涤店,送洗衣物时应对衣物的完好性在收据中进行确认;二是取衣物时一定要细心审验,如有争议,注意保留手中的票据;三是必要时可对价值较高的衣物进行保值,如出现问题可以获得相应金额的赔偿。

  烟花爆竹定点买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燃放烟花爆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每年都有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或燃放方法不当,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发生。对此,市消委会提醒市民,在购买烟花爆竹时一定要选择整洁、无霉变、完整无变形、无药漏、无浮药的商品;一定要到指定的销售点,选择有厂名厂址、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识的商品购买,并向销售商索要购物凭证或正规发票;燃放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燃放说明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教育儿童不要玩弄烟花爆竹,以免受伤;若点燃鞭炮后没有炸响,在未确认不存在安全问题以前,不要急于上前查看,避免被延炮炸伤。

(记者李玉娇 通讯员王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