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城市贵阳的“绿色”崛起——访贵阳市委书记陈刚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接受采访。
中新网贵阳8月21日电 (记者 张一凡 傅岩 张丹莉)8月22日,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在贵阳开幕,日前,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独家专访了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让世界华文媒体了解、认知贵阳这个“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登上2015中国新兴城市榜首
7月23日,经济学人智库在北京发布了《2015中国新兴城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贵阳位列2015中国新兴城市榜单之首。这是基于GDP增长、人口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成区域、财政收入、外商直接投资、商品出口等九项核心指标对中国地级市做出的一个新兴城市排名榜单。
从2010年到2014年,5年来贵阳每年GDP增速平均为15.4%,GDP总量实现了翻一番。
贵阳把大数据产业作为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宽带中国”、“智慧城市”、“全国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城市”等一批示范试点,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授予“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今年5月,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让贵阳站上国际化平台。
近些年,贵阳在移动互联网金融和大健康产业上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应该说,贵阳正在利用自身良好生态,积极布局一些新兴战略产业。
对于这次新兴城市榜单贵阳位列第一名,陈刚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贵阳生态环境优势,二是贵阳走了一条区别于东部又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经济学人智库在报告中说道,“那些勇于对治理管理进行改革,对重要公共服务部门(例如教育、卫生和交通)进行投资、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并培育新型产业的地方政府将最有条件获得成功,这些城市将会获得民间投资并吸引技术移民。”
“迈进大数据这片蓝海”
在上个世纪的早些年,贵阳是一个以资源为支撑点的城市,走的是一条能矿资源的重工业发展道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贵阳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创伤”,遂在全国率先发展循环经济,并构思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走一条新型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2013年,贵阳引进中国最大的三大电讯运营商在贵州建立大数据中心,同时也引进阿里巴巴和富士康等众多知名企业来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
大数据对整个中国甚至是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新鲜的领域。而贵阳,敢于先迈进这片蓝海。“尽管我们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也许是风调雨顺,也许是惊涛骇浪,但我们将义无返顾地迈下去。”陈刚表示。
陈刚告诉记者,大数据中心70%的成本是电成本,而电成本中接近一半是空调运行成本。这就是说,哪里空调少,哪里的成本就低。而“爽爽的贵阳”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这成了贵阳提出建设“中国数谷”和“数据之都”的优势条件。
经过短时间的努力,2014年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了62%。而其中,贵阳市大数据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663亿元,接近贵州省这一规模总量的一半。
陈刚表示,在贵州步入高铁时代的今天,贵阳提出要做高铁时代的火车头和战斗机式的发动机,引领贵州迈向更高一层的发展。我们做了,我们就是专家;我们做了,我们就有可能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贵阳与北京来个“化学反应”
贵阳如何来弥补人才、科技要素方面的短板呢?
博士出身又熟稔化学规律的陈刚清楚地知道,必须要把贵阳和谁放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对此,他想到了北京,想到了中关村。
在陈刚看来,一个地方能否聚集人才,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有没有好的工作机会,第二个有没有好的生活条件。在大数据方面,贵阳已经与国内国际上其他城市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么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机会就是对等的。
他认为,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在哪个地方工作已经是超越距离限制的了。而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应该是哪有数据的集聚,哪就有商业机遇。
“现在,中国最大的三大电讯运营商把数据存储和数据运营支撑的企业已经在贵阳集聚了,难道我们还要怀疑数据不会在贵阳?数据不会给贵阳带来机会?”
中关村落户贵阳,弥补了贵阳人才方面的短板。陈刚说:“这不是一般的院所和高校人才输送,而是连人才带产业带创业的一个整体的支撑。”如今,从全国各地的人才也开始向贵阳集聚。
在2015年大学生分配流向增长幅度最高的十个省份中,贵州就在其中。
“绿色”崛起
2009年,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来到贵阳,惊讶这个“中国避暑之都·爽爽的贵阳”的生态。“我一定会向英国人民推荐贵阳。贵阳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句话是充满着辩证思维的。对整个贵州来说,就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陈刚称,贵阳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的优势,而贵阳最大的风险也是生态的风险。
“贵阳不论发展任何产业,不论是园区开发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都要站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考虑,必须牢牢守住生态发展的底线,这是做一切工作的前提。”陈刚如是称。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而“新常态”的标准解释就是,速度转变、结构转型、动力转化“三个转”。只有“转”的时候才会有变化,只有变化的时候才有机会。
应该说,“新常态”给了贵阳重大的机会。贵阳选择把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放在贵阳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内容上,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新的发展道路。这也是贵阳的“绿色”崛起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