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年息可高达30%的?

24.03.2016  09:05

原标题: 揭秘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年息可高达30%的?

   摘要: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

   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

   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 装机量 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 刷楼 ,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视频网签

   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

   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

   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形容校园的信贷市场再合适不过。2004年9月,金诚信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此后,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实业银行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其间,不少同学刷卡“冲动”消费,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正因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校园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包括招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其他银行则也纷纷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核心

   月息0.99%存猫腻 实际年利率超过20%

  据媒体报道,“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但实际上网贷并非如广告宣称的“低息”。采访中,大学生方明自称曾细致对比了多款网贷产品,最后选择了“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平台来贷款,“通过该公司借了10000元,分12期还款,因为平台扣除了2000元的咨询费,最终拿到手的8000元,当时客服说,如果不逾期,这2000元最后是能够返回我的账户的。但被扣了2000元,感觉这很不划算!

  照方明的说法,北青报记者通过该平台的还款计算器进行核算,计算结果显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期限为12期,月利息为0.99%,该计算器同时显示出每月的还款计划表。随后,北青报记者将结算结果截图向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请教,多位财务人员表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再对照还款表,看似这是通常的等额本息还款方法,但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的本金是逐渐减少的,但这个表里竟是相等的。平台算法,其实并不是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来算的。按照正确的公式,从每月的本息为932.33元反推,这贷款的实际年息是超过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远远超过这宣称的0.99%啊。

  这0.99%月息是怎么得来的,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又有什么秘密?财务人员进一步解释:“用932.33 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这个数据,但这0.99%跟实际还款产生的利息并没有关系,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说白了,这也是骗局外人的营销把戏,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规则了。

  针对这贷款的2000元咨询费,多位财务人员表示,如果逾期,2000元的咨询费拿不回来。一年下来,你贷8000元,最后还款达到11187元。这实际年化更超出30%。“这2000元,对贷款的年利率特别大,相当于是你没有花这2000元,却一直在承担着2000元的利息。

  而在知乎网站上,多名财经类大学生网友也匿名爆料了该贷款平台的利率猫腻,其通过Excel里用IRR函数都能算出来年利率超过20%,“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咨询费里暗藏猫腻。

   后果

   还款难的学生冒险

   拆东墙补西墙

  不仅如此,北青报记者还发现,还款时一旦发生逾期,随之而来的“利滚利”更是十分惊人。“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还有少数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比如,明面上是每个月5%的利率,可还设置了5%的服务费,而这些还款细节,在学生前期咨询时,很多公司客服的态度模棱两可,北青报记者致电某平台咨询业务时,得到的回答是“具体的还款逾期办法,要看合同细则,你还没贷款,我也解释不清楚”。

  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 一位曾贷款逾期的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当时某个月实在没钱,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电话就来了。对方是一个陌生催款声音,劈头盖脸地来一句,我先联系你学校老师,一想到这事儿马上众人皆知,吓得冷汗都出来了,编了理由找家里要钱还债。

  “还款困难户”的学生,除了找家里的“坚强后盾”外,受访者中有的通过兼职打工, 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再借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一位在京高校的女性家长就对“透支”网贷投了反对票:“孩子打工还钱,但是万一打工的收入不够还贷,还得 子债母偿 ,还会耽误学习。”还有家长对在网络信贷平台上的不良记录是否影响今后的个人信用,也表达了疑虑。

   对话

   P2P借贷目前监管主体缺失

  对话人: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

  针对目前校园网络贷款,尤其是P2P领域存在的行业乱象,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

  北青报:此前河南发生大学生因不堪网贷巨额债务跳楼自杀的极端事件。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借贷,您是怎么看的?

  孟祥轶:从消费信贷的角度来讲,这种金融产品的初衷是没有错误的,它是一种金融创新,也是服务有需要的人。但问题在于,这种普惠金融的基石是责任金融,就是说借贷,你得负责任地借贷。什么叫负责任?你所借贷的对象是有偿还能力的,你不能让他陷入过度借贷。像这种小额的普惠金融,之前孟加拉国等地,也曾出现了过度借贷发生跳楼的极端情况,尤其是个人征信平台尚未建立的时候,某个人找多家平台借款。

  北青报:有人质疑这种过度借贷或导致或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孟祥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太快,而我们对大学生的相关金融教育相对欠缺,学生不知道过度借贷的后果是什么,特别是借钱消费,有可能是冲动消费,尤其是当下借钱的方式如此便捷和迅速。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你提到的那位同学的悲剧。

  北青报:调查中,我们发现“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宣传,经财经专业人士计算,其年利率实际超过20%,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孟祥轶:你提到的这种资本利息在整个行业还算比较低的。这类网贷产品加上它的费用什么的,这种短期小额贷款实际年化是很高的。 国外对类似产品的监管措施中,明确要求必须把整个借贷的综合总成本告知消费者,而不仅仅说是告诉你“月息多少”。这一块,我们国家的监管是比较欠缺的。

  北青报:对此的监管,目前是由哪个部门来负责?

  孟祥轶: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像你提到的P2P,目前是由银监会来监管,但此前下发了《指导意见》,尚未正式监管,出来的仅是意见稿,还没正式实施,目前的监管主体是缺失的。但借贷上,《合同法》等法律上有一些条文的规定。

  北青报:大学生使用P2P借贷,是否纳入到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

  孟祥轶:目前还暂时没有。正规的P2P公司,其实也是不欢迎重复借贷和逾期客户的,尤其是借新债还旧债的行为,对公司而言也是极大的金融风险。本版文/本报记者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