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资本投资效率 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19.05.2014  16:46
摘要: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4月PMI数据为50.4%,比3月上升0.1个百分点,尽管连续两个月小幅反弹,但新增订单指数以及产成品库存继续低于50,这显示中国仍处于去产能的周期之中。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PPI连续26个月负增长。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4月PMI数据为50.4%,比3月上升0.1个百分点,尽管连续两个月小幅反弹,但新增订单指数以及产成品库存继续低于50,这显示中国仍处于去产能的周期之中。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PPI连续26个月负增长。

        长期过剩产能让中国经济犹如“戴着脚镣在跳舞”,并可能陷入“债务陷阱”。从产能周期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消化2010年-  2011年大规模投资释放的产能。同时,房地产、地方投融资平台对实体经济的挤压持续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领域,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负产出缺口显示去产能化比较缓慢,制约了新增投资的增长。

        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投资快速下滑。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小幅下滑,同比名义增长17.6%,比上月降0.3%,比去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延续2012年以来的趋势继续小幅回落,投资增速与G  D  P增速之比降至2.38,低于过去两年2.55-2.69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债务持续攀升。根据对945家大中型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公司的债务从2008年12月到2013年9月暴涨了160%,从1.82万亿元增至4.74万亿元,企业债务率易涨难降。

        中国产能过剩和债务通缩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其实,我国的产能过剩除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产能过剩”外,还存在体制性过剩,即与投资体制转型、地方政府存在投资冲动、资金和资源价格扭曲等体制性矛盾有关。

        1994年财政分权改革以后,地方政府出现明显的“公司化”趋势。所谓“公司化”,指的是地方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承担企业经营管理角色的趋势,且各级政府与所辖企业形成的类似大型企业集团的利益共同体。大量增量资金投向投资驱动型领域,造成了普遍性的结构性产能过剩,也导致了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降低,这是导致产能扩张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满足企业利益而利用其在要素市场上的干预能力,以低成本为企业提供要素,造成了内部成本外部化现象,导致资源严重错配,这在国有企业部门经常发生:一是地方政府以土地为手段的内部成本外部化。二是地方政府以金融为手段的内部成本外部化。由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调控的,地方政府对直接融资市场的干预有限,所以地方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内部成本外部化主要还是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市场。三是地方政府以环境为手段的内部成本外部化,使得原应由企业承担的环保分成本,甚至是污染成本由社会来承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