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疯入大数据行业:沾边就能估值过亿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到了2009年,美国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2012年左右大数据开始在中国崭露头角。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切实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要求。同时,资本的进入也不断促进产业发展。根据整理的数据,2014年大数据公司还不到100家,到了2015年,大数据行业开始疯狂生长,一年时间增加了500多家。2015年超过50家大数据公司进行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50亿人民币。
2016年大数据行业势头更甚。据新芽NewSeed数据显示,仅2016年上半年就有22起大数据相关的融资事件,天使轮到A轮的企业居多。
资本疯入,泡沫起,估值几月涨数倍
伴随着资本大量进入大数据行业,出现了创业公司估值过高、风气虚浮的现象。泡沫期的大数据行业,只要打上大数据的标签,一些公司的估值动辄会翻好几倍。达晨创投投资总监在公开演讲中曾表示,高估值伴随的是巨大的泡沫,在高估值的驱动下,许多企业的发展远远无法回归企业的本质。
一些企业A轮刚完成,几个月后又是B轮,短短时间估值就增加数倍,但高估值对于初创团队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企业容易膨胀和浮躁,可能导致过度扩张,结果是企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数据产品化的尝试
就整体产业而言,大数据产业是一个庞大的闭环,涉及数据源、场景化应用、可视化展示以及数据安全。在天眼查CEO柳超看来,目前的创业公司大数据方面的探索由低向高主要包括数据买卖、数据交换、数据调用、产品化四个层次。
在行业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业公司有总部位于成都的BBD数联铭品、有数据银行之称的数据堂、TalkingData等。
BBD数联铭品是专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企业风险控制。依托于全面的企业数据库,BBD旗下的浩格云信(企业全息画像),可以提供企业DNA全息画像、企业行为KPI数据与行业比对、实时动态的企业尽职调查数据、关联方异动数据监测等数据服务。
数据堂专注于付款完综合数据交易和服务,旗下有三大核心业务:数据定制、数据商城、移动应用数据服务。2014年数据堂在新三板挂牌。
公开数据的价值
大数据按照访问权限来划分,可分为私有数据和公开数据。私有数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访问调用的数据,例如银行交易记录、抵押信息、医疗数据、通讯数据、电商交易数据等等。私有数据因其私有性,连接性差、流通壁垒高,相较于公开数据,对私有数据进行挖掘后的价值增值空间并不明显。
天眼查CEO柳超认为公开数据就是“每个人可持续追溯的信息”,具有公开、透明、种类繁多等特征。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诸如行政处罚信息、土地出让公示、法院公告、新闻、外汇交易信息等,都是公开数据,具有极大的挖局空间。
天眼查是一个以公开数据为切入点,以关系为核心的数据产品平台。目前,天眼查已经构建了集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聚合、数据建模、数据产品化为一体的公开大数据解决方案,针对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传媒机构等多个领域提出大数据解决方案。现已推出网页版和移动版。
5个人做出估值2亿的公司
在研究大数据价值开发的团队里,首席数据官的技术背景非常扎实。他们通常由两类人群构成,一类是BAT出身的技术人才,另一类是从硅谷回来的技术精英。天眼查CEO柳超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博士,曾领导腾讯搜索相关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任务。
2015年柳超带领几名创始人建立了金堤科技,同年获得腾业创投25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估值2亿多。据柳超介绍,“那时候团队就5个人,但是由于团队自身的技术北京加上背靠清华北大的智力资源,投资人看好公共数据的挖掘价值就果断投资了我们,我们也只见了这一家机构就获得了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