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通过整合资源连片开发将贫困村变为旅游区

18.12.2015  12:22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了这些旅游资源为依托,该镇针对贫困村实际,引导帮扶单位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游的又一亮点。该县8个新一轮贫困村被打造成旅游景区(点),旅游产业成为贫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26亿元,其中用于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约5.

西河六村联动打造休闲乡村游。

  在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大埔县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帮扶单位支持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把贫困村变为旅游区。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双到”资金6.26亿元,其中用于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5.5亿元。

  每到周末,前往湖寮镇长新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以往,该村因交通不便、山多地少,村民一直在贫困线上徘徊。“我们把扶贫与美丽乡村游相结合,利用邻近城区的优势,打通进山道路,把游客从城区引入山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省质监局的驻村干部介绍说。2013年以来,该局投入1000多万元,修缮道路和民居,打造以“千年桂花”为主题的乡村游。

  在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中,大埔县把扶贫工作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帮扶单位支持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把贫困村变为旅游区。

  连片开发连出大景区

  从大麻圩镇到万福寺,沿途10多公里的小留、大留、中村、下村、坑尾和桃石六村已成为大埔美丽乡村游的重地:依托“千年古寺、万福胜境”的万福寺景区,“30里美丽乡村”将六个村庄连成一个大景区,夏日赏荷、秋日赏葵,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加强协调,连片开发,累计投资近3亿元,对山水田林路房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共同把小山村打造成大景区。”大麻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种连片开发连出大景区的例子在大埔并不鲜见。在西河镇北塘村,一个有200多块“自留地”的“农耕体验农场”吸引了周边居民。西河镇依托车龙村名人故居资源,把漳溪河沿线的漳溪、东方、车龙、黄堂、北塘、东塘六村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串珠成链,建设成为大景区。

  “我们积极探索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新路子,放大示范效应,促进各村竞争发展,将小村子连片开发成大景区。”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3年以来,该县创建了大东坪山梯田、大麻、西河“六村联动”,湖寮、百侯、枫朗“三村联动”扶贫开发“双到”示范村。

  依托名景区建新景点

  在枫朗镇坎夏村,罗明故居修缮一新,成为该镇农业休闲游的又一旅游延伸地。“枫朗镇是茶叶、蜜柚种植大镇,已建起和村万亩蜜柚公园和西岩山万亩茶山,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了这些旅游资源为依托,该镇针对贫困村实际,引导帮扶单位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游的又一亮点。对此,对口帮扶坎夏村的省编办投入600多万元,将坎夏村打造成为以名人故居为主题的乡村游景点。同时,该镇还深入挖掘整合资源,激活坎下、大埔角、保安、墩背、隔背、上山下六村红色遗址为主的“乡村休闲游+红色旅游”路线。

  如今,花萼楼、长新千年桂花、江畔人家等新景点,成为了原有热门景区的最重要补充。该县8个新一轮贫困村被打造成旅游景区(点),旅游产业成为贫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双到”资金6.26亿元,其中用于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约5.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199个,初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镇处理”村庄卫生治理机制;实现村村有公共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小公园、路灯、村办公楼;全县76个重点帮扶村贫困户实现100%脱贫。据统计,今年1至10月,该县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11.7亿元,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与2012年相比实现翻倍增长。该县还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为广东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县。

  (罗娟娟  丘佳纳  罗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