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莞坐高铁去赏黔南美景吧:那里的花草都风流

27.05.2015  16:05

这里的石头会下蛋  这里的花草都风流

信不信?你到贵州黔南来看一看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为你制定“高铁黔南游攻略”,或许能帮到你

东莞时间网讯 翻开世界地图,沿北纬25度环视,你会发现,除了海洋、城市和沙漠外,在中国贵州南部,在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就是被联合国组织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黔南。

以前,这个被誉为“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很难企及,想要一睹风采必须要忍受长达数小时甚至十余个小时的舟车劳顿。

但自从去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开通之后,大大缩短了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游客与黔南美景之间的“距离”,只需乘坐四个多小时的高铁,就可以快速抵达黔南州三都县。

在这里,就有会下蛋的石头,有用马尾绣出的中国刺绣活化石,还有会闻声而动的风流草,还有与甲骨文有着深厚渊源的“水书”。

如果你离开三都县,向南行驶数十公里,就可以抵达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之称的荔波,这里的好山好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日,本报特派记者参与百名记者“乘高铁、品毛尖、看黔南”大型采访活动,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访奇观寻觅美景。

三都篇

奇!这里的石头会下蛋

在三都县一个名叫姑鲁的水族寨子里,有一处神奇的崖壁,长20多米,高6米,表面凸凹不平,一些质地坚硬的石蛋镶嵌在疏松的崖壁里,有的石蛋刚刚露头,有的石蛋则快要落地。这些像极了恐龙蛋的石蛋质地坚硬光滑,表面布满如树木断面年轮般的纹路。

据当地水族老人介绍,每隔30年左右,这个崖壁就会“产”下一些石蛋,如今这个崖壁上的石蛋已经多达数十枚,产蛋崖因此得名。至今,村民还保存着历代产下的“石蛋”68颗。

目前有一颗“石蛋”已进入了预产期,即将挣脱崖壁产下蛋来。

在姑鲁寨,大家都相信石蛋能带来好运,谁家要是拥有石蛋就会人畜兴旺、衣食无忧。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伸手摸一摸石蛋,带走好运。

但为什么崖壁上会产下石蛋?至今仍是一个未能彻底解开的谜。

惊!闻歌而动的风流草

在姑鲁寨产蛋崖附近,还有一丛带有神奇色彩的植物——风流草。

风流草这种植物枝茎纤细,呈嫩绿色,当水族姑娘对着它唱起情歌时,它便会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叶片呈分开、交叉、拥抱等形态。

据当地村民介绍,只要用心跟“风流草”交流,然后对它唱歌它才会动。曾经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老教授,不信风流草的传言,直接在山上露宿三天,对着它唱歌,都没有见到风流草动,就在临走前的最后尝试,竟然风流草真的动了。

叹!用马尾绣出的刺绣活化石

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应运而生。

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一手执一根白色的马尾,一手执一根白色的丝线,细细一缕,那根柔韧丝线就把细软的马尾包裹了起来。

使用这种包裹着马尾的棉线,才可以绣出水家人独有的“水族马尾绣”,这种精美绝伦的独特刺绣被称为中国刺绣活化石,是水族妇女世代保护和传承下来的一门手工技艺。

在水族寨子里,几乎每个水族姑娘都要学会这门技艺,为自己缝制一套马尾绣服装,但凡寨子里举行隆重的活动,都必须要穿着马尾绣出席。

当地水族老人称,以丝线裹马尾刺绣制作图案的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

早在2006年,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马尾绣,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的一天,龙女在都柳江边见到几名身着奇特水族服饰、青春靓丽的水家姑娘坐在沙滩上一边唱着悠扬的山歌,一边穿针走线、纳布绣花,也想来凑热闹。

于是,她随手捉来一条鱼,吹一口气使之变成白马,跨上它来到水家姑娘中间,扯下几根马尾作丝线,与水家姑娘一起绣起花来,水家姑娘们惊叹这位来客手艺好,请她传授绣花新方法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