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昭通大决战|“赤水河源第一村”对口帮扶的东莞启示

24.06.2020  05:12

从镇雄县城出发,在蜿蜒的山中公路盘旋1小时,便能到达国家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银厂村。相比镇雄县其他95个国家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的贫困村,银厂村是一个特例:它是中国美酒河赤水河源头所在地,其下游两百多公里处,一众白酒品牌,如星汉灿烂,夺目世界:茅台、郎酒、习酒等等,沿河分布,构成当今中国酒业市场极具竞争力的战阵 ——酱香品牌阵营。

对于有着“赤水河源第一村”之称的银厂村而言,脱贫攻坚工作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如何在做好农户脱贫致富工作的同时,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镇雄县委县政府和东莞驻镇雄工作队必须要做好的一份答卷。

过去:开荒种地 越种越穷

6月22日一大早,65岁的赤水源镇银厂村村民彭明学在自家田地里劳作一番后,穿上雨鞋河长袖,到附近的山林里逛了起来,一路上他走走停停,认真查看山种竹苗的生长情况。

每月能拿到500元工资,全村这样的岗位只有50多个,听村书记说,这是东莞出钱在我们村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彭明学直言,什么是“公益性岗位”他不懂,但是,他觉得他要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去年年初村里发出招募公告后,符合条件的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们要负责阻止、劝说村民砍树开荒,也要照料好正在成长的竹苗。”彭明学告诉记者,他负责巡防的山林,有20亩竹林是他栽种的,于公于私,他都必须做好巡护工作。谈起自己栽种的20亩竹林,彭明学的脸上泛起了一丝愧疚。因为,这20亩方竹种植区域,就是彭明学30年前,亲手砍树开荒出来的耕地。


从小就务农,哪能不明白,砍树开荒的后果呢?但是,不多种些玉米和土豆,孩子们吃不饱呀。”回忆起30年前开荒时的情景,彭明学百感交集,脸上写满了无奈感。

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儿子8岁那年,山上发大水,把田地里即将成熟的作物全冲走了,我们因为耕地少,家中无存粮,只得四处借粮,而少数在山上开荒了的邻居,家中就有一些存粮。”彭明学说,自从那次之后,他和一些村民也开始开荒种田,但在他开荒的同时,心中隐隐感觉到了不安。

彭明学的不安,很快就在现实中应验了。从在他开荒的第二年起,只要降雨稍多,村中就会爆发山洪水,大水卷着田地表面的肥土和农作物一起冲入了赤水河。待到洪水退却后,留给村民们的耕地越来越贫瘠,而村民们为了能把收成提上来,又继续在山中开荒。

越种人越多,越来越吃不饱,在外出务工渠道打通前,村里陷入了越中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银厂村委书记文鹏告诉记者,在村民大规模开荒种地的同时,一场生态危机开始逐渐降临在了银厂村:到2000年当地的森林覆盖率骤降到了50%以下,山洪频发、水土流失、水质降低成了当地的敏感词汇。

难题:填充产业发展过渡中空期

2000年后,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小部分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谋生,但是,这也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一些家中田地多的农户,依然无法腾出劳动力外出务工。”文鹏说,2000年后,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和外出务工潮的影响,村民们才开始转变观念,停止了开荒行为。但是,开荒容易还林难,要让村民真正地脱贫致富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2018年,赤水源镇积极争取到了退耕还林、陡坡生态治理项目。银厂村按照规划,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面在赤水河流域推行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方竹种植,规划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


在这个过程中,银厂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方竹种植的组织引领作用,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方竹种植协议,明确土地权属和种植收益依然属于村民,在全村大力宣讲政策讲解产业发展思路和脱贫攻坚规划,与村民算好了种植传统农作物与竹子的经济账、生态账和远景账,并及时兑现了退耕还林和陡坡生态治理政策的补助资金。一时间,村民们踊跃参加种植技术培训,全村掀起了方竹种植热潮,村民们按技术指导,退去了一半的农作物,在田地间套种方竹。

方竹的成长期约在3至5年,这几年是方竹根系的成长期,更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期,到明年底,我们就能看到成型的竹林了,届时部分竹林可以开始产生效益,我们的竹笋产业也将正式走向市场。”镇雄县驻银厂村扶贫工作队长李其凭指着赤水河边的丘陵地带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全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修复规划,实际上已经非常成熟完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依然有一个非常关键、非常现实的问题,亟需解决。

方竹产业的规划要在中远期方可成型、见效,退耕还林后,村民们的耕地减少了,虽然拿到了一定的补助金,但也不能在接下来的3到5年里“坐吃山空”。加之脱贫攻坚任务紧迫,做好过渡期的脱贫工作,为村民接下来的致富之路打基础,方是当务之急。

破题:巧引东莞资源打通脱贫痛点、堵点

为此,东莞驻镇雄工作队积极配合镇雄县委、县政府规划银厂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从2018年起,东莞驻镇雄工作队进一步加打了东西部资源的协调、沟通力度,大量的东莞企业来到银厂村,与之建立劳务合作、产业合作。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银厂村到东莞务工的青壮年达到了500多人,全村掀起了就业脱贫热潮,2019年一年当中,家中有人在东莞务工的农户基本都完成了脱贫任务。

而对于一些无法去务工的村民,东莞驻镇雄工作队则积极协调争取帮扶资金,帮助银厂村在村里建设无污染中草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建设蔬菜育苗大棚,帮助银厂村发展种植中草药1000多亩、发展蔬菜种植1000多亩,共吸纳就近就业300多人。

除此之外,东莞还斥资在银厂村设立公益性岗位50多个,包括护林员、卫生员等。这些岗位专门提供给“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农户家庭中的“半劳动力”,彭明学这样的就是其中的代表。

今年以来,东莞方面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在以往清溪镇大利村结对帮扶的基础上,东莞新中德教育集团、玖龙纸业等企业也与我们结对,在资金和物资上给予我们支持,推动我们的基础建设,村里水泥路修起来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也有了一个漂亮的文化活动室。”文鹏说,东莞对银厂村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打通了银厂村脱贫之路的痛点、堵点,提升了村民们的致富信心,为银厂村的“绿色发展之路”扫清了障碍:2019年,银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8000元,同比2018年提高了近3000元;全村卡户减少了292户1612人。

启示:两市扶贫协作更是一种“双赢

方竹种植成型后,我们的森林覆盖面积将达到80%以上,不仅能在3年后初步形成农产业发展雏形,未来还能以此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地走上致富之路。”文鹏说,在他看来东莞的帮扶让犹如一颗“定心丸”,让他和李其凭对银厂的致富之路充满了信心。

文鹏说,实际上,在帮扶银厂村的过程中,东莞也实现了双赢:如复工复产,银厂村在东莞务工的村民全部都积极返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又如与东莞市合福道农业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的300万蔬菜采购协议,也能给东莞的菜篮子安全添加了一丝保障。

在市政协委员、东莞市合福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斌看来,目前东莞所“”的仅是一道“前菜”,而银厂村也仅是东莞对口帮扶昭通工作中的一个点。

我市对口帮扶昭通,脱贫实际上只是一个基础工作,脱贫后如何防止贫困返贫,才是重点。”董斌认为,东莞接下来的对口帮扶工作,应该要进一步发动更多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像上周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带企业到昭通考察、对接这样的活动就非常又意义。

东莞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一直都缺少一个‘大后方’,而昭通就具备这个条件。如农产业上,昭通有优势,农产品质量也非常优良,当地缺乏的就是销售渠道和品牌意识,而这正是我们东莞企业的强项。双方若能形成广泛、深入的协作,企业必定能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获得经济效益,最关键的是,东莞市民的‘菜篮子’也能更安全、更放心。”董斌说,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是只有扶贫一层意思,协作二字才是其中精髓。

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 冯灿宇/文 郑琳东/图、视频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