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色交通线:红色土地振兴发展风鹏正举

24.09.2016  12:01

粤电大埔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新建工程项目建设全部完成

坐拥汀江风光的“江畔人家”度假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青溪休闲旅游的新亮点

西岩山万亩茶叶产业园

用精美工艺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原中央苏区县,不仅仅是一个称谓、一段历史,更是一份荣耀、一笔财富。近年来,随着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大埔县形成了蜕变的强大驱动力:政策“红利”促使大项目纷纷落地,推动了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四大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一批战略性产业。昔日的革命老区、红色土地,如今风鹏正举加快振兴发展步伐。

  大项目拉动“四大产业”齐头并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粤电大埔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已动工建设······

  透过一个个飞速发展的片断,可以强烈感受到大埔县振兴发展全线飘红的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35.52亿元,比增10.1%,增速位列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4亿元,比增26.6%,位居全市第一;电力税收7216.99万元,比增183.93%。这些数据的飞跃增长,是大项目拉动的成果。仅今年,全县就启动了总投资358.59亿元、年度投资计划54.02亿元的59项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了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龙头带动,电力税收比增两倍

  今年6月21日,随着粤电大埔电厂2号机组试运行结束,粤电大埔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新建工程项目建设全部完成。“两台机组建成投产后按设计年发电量可达55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30亿元,年税收可达到4亿元。”大埔县相关负责人说,大埔电厂自去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后,带来了全县水电企业的大幅增收,预计全年增长可达50%以上,仅今年上半年,电力税收就达7216.99万元,比增183.93%。

  “目前,在大埔电厂的带动下,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各项建设顺利推进,与此同时,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桃源风电场的规划建设也加快推进。”大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打造百亿元电力产业,大埔依托粤电大埔电厂这一龙头企业,积极实施水火风光核“五电”并举战略,加快推进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电站、三河舟角院电站规划建设,跟进桃源风电场、光伏发电和韩江内河核电项目,抓好2016年供电配网工程以及110千伏茶阳空下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大埔电力产业产值将超过百亿元。

  依托园区,陶瓷产业全面发力

  在广州海珠(大埔)工业园区,建设场面热火朝天:起步区第一期土地平整工程约完成工程量的70%,第二期土地平整工程约完成工程量的20%;“一纵两横”道路供电走廊的路基正在施工;首批入园的5家企业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其中欣红陶瓷项目已进场动工建设。

  广州海珠(大埔)工业园区作为大埔陶瓷产业的聚集地,随着大项目的纷纷落地,日益壮大起来。1-6月份,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16亿元、工业增加值2.42亿元、税收3735万元,分别比增86.84%、115.8%和60.3%。据悉,近年来,大埔陶瓷产业在原中央苏区政策的“刺激”下,正在全面发力:围绕“大工业、大经贸”的工业经济构思,大埔大力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以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高陂镇)为中心,带动辐射光德、桃源、洲瑞三个镇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县陶瓷销售收入9.52亿元,比增17.06%。预计到2020年,大埔陶瓷产业将达62亿元。

  整合资源,健康产业风生水起

  在茶阳镇,茶阳食品工业小区正在规划和征地拆迁中,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食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在三河、枫朗、百侯、大麻等镇,以蜜柚、茶叶和南药等为重点的健康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着,预计今年产值能够达到27.25亿元。

  “大埔蜜柚、茶叶、酒业、矿泉水、小吃和康复养生等产业有品牌、有规模、有市场,为健康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支撑。”大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大埔围绕建设“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全省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全省农业观光休闲基地”、“中国客家米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的目标,擦亮“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小吃名县”等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客家风味特色的健康产业,打造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响、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预计到2020年,全县生态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36亿元。

  造景造势,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目前,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甜竹生态乡村旅游区、百侯名镇旅游区、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景区、北塘乡村旅游区改造升级正在有序进行中,力争今年底完工。西岩万亩茶园、坪山梯田、张弼士故居旅游区等升级改造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今年,该县突出打好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三张牌,在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带同时启动了23项旅游项目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187.4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11.32亿元,分别比增29.8%和31.6%。

  “今年,我们将力争新增1至2个3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并于年内动工建设。”该负责人说,该县将依托旅游重点项目,继续抓好高陂陶瓷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和三河、百侯等7个旅游特色镇建设,加快西河镇车龙村、北塘村等6个镇9个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利用原有乡村风格房屋,引导在A级景区或重要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特色民宿(客栈)。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条。

  主动作为,让红色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连年来,大埔县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实现突破,这是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红利”的累累硕果。日前,大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宏专门介绍了大埔近年来主动对接、争取政策红利的宝贵经验。

  记(以下简称记):大埔近年来获得的“中央苏区县”政策扶持不断加大,大埔相关部门是如何主动作为的?

  李宏(以下简称李):2014年,大埔被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支持范围。为争取变政策为项目,大埔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吃透政策,建立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库,高起点谋划了包含219个项目、投资概算达1602.34亿元的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库(2014-2020),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现代产业工程、农林和水利工程等八大方面,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占了88项、投资概算达1150亿元,其中包括广东省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韩江流域梅州内陆核电站、粤电大埔电厂二期工程等大项目。另一方面,主动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中央苏区的政策资金。近年来,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我县原中央苏区县的财力补助、政策支持资金5.47亿元。

  记:在苏区政策红利的刺激下,今年上半年,大埔GDP增速跃居全市第一。那么,有哪些经济增长点促成“第一”的?

  李:今年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电力工业:一是在苏区政策作用下,粤电大埔发电厂两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1-8月,产值近5亿元,预计至9月底可超过6亿元,由于该厂是今年新投产企业,对大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拉动较大。二是水电行业产值翻倍增长。至8月底,大埔5家规模以上水电企业产值3.81亿元、比增107%,对规上工业增长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记:今后大埔将如何利用“两大政策”实现新跨越?

  李:要奋力开创振兴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抢抓机遇善谋划,充分用足用好用活“两大政策”,有针对性地谋划、培育一批项目,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库,做到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其次,要立足当前抓重点,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潮高速(含大漳支线)建设,抓好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和海珠区的项目资金加快推进“两园四小区”建设,做强实体经济。第三,要着眼长远谋发展,统筹近中远发展目标,集约发展电力、陶瓷等特色工业,优化提升生态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精致高效农业,切实增强大埔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大埔建设成为“城在山中、楼在林中、山水相融”的美丽山城,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注重产业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强县。

  ■ 数据看变化

  ● “十二五”期间,大埔县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8%提升到45.6%。

  ● 城乡交通明显改善,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实现高速公路零突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2.4%。

  ● 县城绿化覆盖面积275.5公顷,绿化覆盖率45.9%,比“十一五”末增长13.4%。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至79.86%。

  ● “十二五”期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3.0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19亿元,年均增长21.89%;全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77.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6%;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9元,是“十一五”末的2.33倍,年均增长18%。

  策划:张德祥

  黄山松

  协调:张柏明

  钟伟光

  统筹:李锦让

  撰文:罗娟娟

  丘佳纳

  编辑:陈志兰

  摄影:连志城

  林  翔

  版式:余志刚

  校对:赖思阳